第A03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春节返乡路 这份“健康攻略”请收好

专家提醒,目前除了新冠,流感、合胞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也在流行季,一定要做足防护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回家过年是春节永恒的主题,健康平安是家人不变的期盼。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目前除了新冠,流感、合胞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也在流行季,应注意探亲访友过程中增加的感染风险。老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没有“阳”过、没有打过疫苗的人群,更要加强防护。

那么,返乡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回家途中如何做好防护?返乡后怎样保护未“阳”老人?春节期间,“阳康”人群在饮食运动方面又要注意什么?……就春节期间疫情防控需要注意的问题,记者整理了一份“健康攻略”,帮助大家做好防护,平安过大年!

返乡之前做好规划 路途中全程要防护

公卫专家表示,回乡之前,要合理安排出行,尽量避免前往疫情流行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探亲访友。出行前做好规划,尽量缩短在候车室等人群聚集场所停留的时间。准备好防护物品以及抗原检测试剂、常规药物等。需要提醒的是,酒精等消毒用品不能上高铁,消毒凝胶每位旅客限带1件(不超过100毫升)。可以带一些免洗洗手液、干/湿消毒纸巾等手消用品。

在回家途中,大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在飞机、火车密闭空间内,全程戴好口罩,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相应的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者肘臂遮挡。如果是自驾回乡,在服务区下车休息时,尽量减少逗留时间;到餐饮区就餐,要做好手消毒;在收费站人工缴费时,请戴好口罩。

对于正在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专家则建议非必要不外出,不探亲和旅游。如果家中有未“阳”老人,也建议外地的子女尽量在完全“阳康”后再返家,避免将病毒带给老人。

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注意保护未“阳”人

返乡人员回到家后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也要密切关注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抗原检测,或根据病情及时就医。刚回到家时,尽量避免接触家里的老人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员,接触的时候要进行个人防护,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积极向家人宣传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全家共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聚餐、聚会的次数,建议使用公筷、公勺。

春节是团聚的日子,未“阳”人群与“阳康”家人共同生活要注意什么呢?对此,专家表示,发病10天内的“阳康”者与未感染的家人共同生活时,双方都要做好防护,包括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和物品消毒、房间通风等。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后,可根据需要自行进行抗原检测。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日常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病情,家中要储备一个月左右的基础病用药。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杜绝带病聚餐聚会

春节期间,”阳康“人群的饮食与运动有哪些建议?专家表示,转阴后,身体感到疲乏是正常现象,完全恢复需要2~3周时间。因此,春节期间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态,保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不要熬夜。

“阳康”人群在春节期间仍应注意清淡饮食,科学进补,拒绝油腻,不要大吃大喝。补充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营养。在运动方面,则根据个人日常习惯,可以适量运动,运动量不超过平时的三分之一,逐渐增加,不能剧烈运动或过度运动。

春节可以探亲访友、可以聚餐聚会吗?专家强调,要杜绝带病参加聚餐聚会,可通过视频、电话传递祝福,尤其要避免把感染风险带给老年人。外出探亲访友时,要戴好口罩,口罩弄湿、弄脏、变形或损坏后应及时更换。

□小贴士

怎样保护未“阳”老人?

家有未“阳”老人,怎样保护好他们?

专家表示,首先要让家里老人及时接种新冠疫苗,有效保护自己;给老人补充营养,充分休息;鼓励老人适当锻炼,加强抵抗力。老人如发生感染,须密切观察其症状体征,如有呼吸困难、嗜睡、咳嗽不止、基础疾病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外地的子女尽量在完全“阳康”后再返家,避免将病毒带给老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