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史话 上一版 下一版  

卯年说兔

清代“兔儿爷”身着官服,侧身骑在梅花鹿上(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白玉卯兔,兔首人身,右手持折扇,好似古代书生(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画家蒋溥的《月中桂兔图》,把月中玉兔、桂树的优美传说演绎得美轮美奂

辽代的三彩刻花兔纹小碟,小兔两耳竖起,作回首观望状

清代画家任预的《十二生肖图——兔》

N综合北京晚报 北京青年报 齐鲁晚报 新华

2023年是癸卯兔年。兔年,十二生肖的第四年,是个象征吉祥的年头。汉字“四”造型四平八稳,端庄稳定,寓意完整,因此文学名著有“四大名著”,京剧名演员有“四大名旦”。十二生肖的第四位在很长时间都是空着的。前面是寅虎占有“三阳之威”,后面辰龙是“水中之王”,那么,什么动物能有这么高的威望,夹在它们二者之间与它们平起平坐呢?

经过漫长的人与动物互动,人们最后选中了“兔”,因为“兔”是善良的代表。而古代生辰系统中,清晨5—7时为“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玉兔因是月亮的代称,所以就同卯时搭配,常称为卯兔。

吉祥的兔子

个子虽小,来头却很大

卯兔的生肖歌为:兔子心地最善良,前虎后龙心不慌;兔子不吃窝边草,轻重缓急有主张。

兔子心地善良,能与其他生肖动物广结善缘。老鼠和蛇都生活在洞穴中,因此民间有“蛇盘兔,必定富”的说法,这就符合了以前民间男女婚配相差两岁的婚俗。兔比蛇长两岁,男女相差两岁婚配正合适。按旧观念,这个年龄差距组成家庭容易稳定、和睦。

兔子虽小,来头很大,人们通常所说的是月中有兔,把兔看成是月亮的化身,嫦娥的使者,民众的朋友。兔是月亮神话中的重要角色,嫦娥、蟾蜍和兔被古人编织成美妙的传说。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兔宫”“兔阙”“兔窟”“兔轮”“兔华”“兔辉”等词来称呼月亮。

兔在古代被人们当作瑞兽。因古神州兔多为灰色,故又有“白兔为瑞”“黑兔曰祥”“赤兔上瑞”之说。

翻阅史书,赤兔兆瑞虽然不见于册,但民间进献白兔之事却屡见不鲜,如《魏书·灵征志》记载进献白兔之事近60次。

黑兔也被视为吉祥之兆,《魏书》不仅载有民间多次进献黑兔之事,还记载了十六国时前赵国君刘曜捕到一只黑兔,以为天降祥瑞,于是改年号为太和。

奔跑的兔子

“免”字的原意是“兔逃逸”

古人把兔子作为快速的象征。“飞兔”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中,“飞兔、要褭(同袅),古之骏马也”,意思是,这种马跑起来像兔在飞,所以得名。

在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马匹都用兔来命名,史册中对赤兔马记载颇多。《三国志·吕布臧洪传》载:“布有良马曰赤兔。”《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该马名称中有“赤”字,应该是一匹红马。后来,赤兔经《三国演义》的夸张,成了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宝马。这匹马之所以成为关羽的坐骑,是因为它成了曹操的战利品,曹操又将它送给关羽,关羽死后,赤兔也绝食而死,是一匹义马。

有意思的是,“免”字也与奔跑的兔子有关。“免”字的原意是“兔逃逸”,《说文解字·兔部》注:“兔不获于人,则谓之免。”后来经过引申,凡躲过、避开了灾难等不利的事都可以称为“免”。

仁义的兔子

“狡兔三窟”背后,门客救主的故事

在中国文化中,有大量与兔有关的成语,如:守株待兔、兔起鹘落、狡兔三窟、兔走乌飞、动如脱兔、兔角牛翼、龟毛兔角等,其中以成语“狡兔三窟”最为有名。此成语来自《战国策》里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

孟尝君让自家食客冯谖去薛地收债,嘱他收债回来,看家中缺什么买什么。冯谖到薛地后,见欠债者十分贫穷,就用孟尝君的名义宣布债款一笔勾销,将各户的债务契约烧掉了。他向孟尝君汇报说,我只替您买了“仁义”回来。

后来,齐国君废除了孟尝君的职位。孟尝君回薛地时,受到薛地百姓的夹道欢迎。由于有了薛地安身,孟尝君脱离困境,重新崛起。

恋爱的兔子

古代曾称作“吐子”

兔子在古代还曾被称过“吐子”,兔子是胎生,和别的哺乳动物一样,由于在洞中分娩后得到的食物和水不足,又饿又渴,极端情况下母兔会咬死小兔。人们看到这种情况,不知这是雌兔分娩之后的特殊举动,误认为小兔是从母兔口中生育,留下了“吐子”的说法。

其实,兔子在古代又被尊为生殖神,成为民间生育的崇拜对象。古代女子中秋拜月,未婚者祈求月神赐予佳偶,已婚者祈求玉兔赐予多子之福。在古人心中,“兔子者”即“吐子也”,借意“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在山西古霍州,还有一种食兔求子风俗:大年初一,未育女子定要吃下白面的双吉兔,以求早日得子。

而“娩”字最初是指兔的生育,《尔雅·释兽》上说“兔子日娩”,后来经过发展才用“分娩”来专指人的生育。可见,在人出生之初,就遇到了一种与兔相关的文化现象。

疯狂的兔子

“爱兔狂魔”梁冀

虽爱兔子却胡作非为

历史上也有一些“爱兔狂魔”。比如汉代人刘歆在自己编撰的《西京杂记》里就有过一则记述:东汉的“跋扈将军”梁冀权倾天下,作恶多端,但他最喜欢的宠物竟然是兔子。他甚至在首都洛阳兴建一个方圆几十里的“兔苑”,而且还为里面放养的每只兔子都制作了户口和档案,以此保证兔身的安全。

可并不是谁都像梁冀这般喜欢兔子。当时有个西域商人初来乍到,误把梁冀养的宠物兔当作家畜,让厨子煮了一只吃了。梁冀知道后怒不可遏,最后将这个西域商人和煮兔子的厨子们都处死了,受到连累的有十几个人。梁冀虽然爱兔子,却因此胡作非为,这显然已经背离了宠物饲养的原则与初衷。

□冷知识

2023年春节

是本世纪第二早春节

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1月22日,我们将迎来2023年春节。天文科普专家介绍,2023年春节是21世纪这100年里的第二早春节,比21世纪最早春节只晚了一天。

春节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公历中的日期却不是固定的。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公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一个回归年)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历法,一年共12个月。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为闰年366天,除不尽的是平年365天。但对整世纪年,如2000年、2100年……只有前两位数被4除尽才是闰年,否则仍为平年,故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

农历作为我国传统历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阴阳合历,根据月相变化,也就是一个朔望月来安排每一个月有多少天。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53天,全年12个月,共354天或355天,极少数为353天。

这样,农历一年的天数比公历一年的天数少了11天左右。每年少11天,3年就会少1个多月,累计16年就会相差半年。为了补齐这两种历法之间的“时间差”,我国智慧的古人在每19个农历年中增加7个闰月,即19年7闰。闰月所在的年份称为闰年,置闰的规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因此每个闰年的闰月位置也都不太一样,如2014年是闰九月,2020年是闰四月,2023年是闰二月,这样也就导致了春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来得有时早有时晚。

杨婧表示,就21世纪而言,最早春节出现在公历中的1月21日,最晚春节出现在公历中的2月19日,两者相差了将近1个月。这100年中,最早春节有两次,为2061年和2099年;第二早春节一共有四次,分别为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80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