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水线”下的斗浪者

林国兴正在仔细聆听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是否有故障

林国兴与同事研究故障问题

N海都记者 林涓 梁展豪 文/图

在万家灯火、辞旧迎新之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然坚定地奔赴岗位,走上战位,伴随孤独的大海出航。他们虽然生活在“水线”之下,但他们的航迹在广袤的海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平安”,面向海浪,守护彼岸。近日,记者来到平潭海警船艇上,探访这些“水线”下的斗浪者的故事。

他们是船艇的“心脏医生”

今年33岁的林国兴,是平潭海警局14510艇的机电骨干。来自山东烟台的他,已经驻海、守海14个年头了。接受采访时,林国兴有些许拘束和紧张,但当记者跟随他进入船艇甲板下的机舱后,他便又迅速切换成另一种状态——掀舱盖、上扳手、下螺丝,在这个属于他的“一方天地”内,林国兴成为“心脏医生”,展露出的只有从容与专业。

“机舱就是船艇的‘心脏’,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船艇的‘心脏’。”这里看不到碧海蓝天的美丽景色,只有密集的电路设备发出的过百分贝的噪音。林国兴说,进入机舱进行长时间工作,耳塞是必备的,“机器拉高速的时候,轰鸣声非常大,久了耳朵都会感到疼痛。我们在机舱里说话必须靠喊的,不然大家都听不见。”

记者跟随林国兴穿梭在狭小的机舱里,扑面而来的便是阵阵机油味,令人不禁掩鼻。在机舱中,除了要忍受超高分贝的噪音和机油味道外,还要忍耐机舱发动室内部近50℃的闷热。而这样的工作环境,林国兴早习以为常。“刚到机电这个岗位,也有很多不适应,但每当发现机舱有故障,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让我来看一看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有干劲,越干越有激情了!”

机油味中“熏”出过人本领

坚守在环境艰苦的船艇机舱里,林国兴的工作虽然枯燥,但却尤为重要。

林国兴回忆,有一次从广东执勤返航,突遇大风浪,左右颠簸近20度。船艇的发电机突然失电,当即,他果断带领着其他同事进行了一分钟左右的应急处置,终于化险为夷,“这种情况很少见,船艇如果没电了,就意味着是失控的,船只能往前跑,如果遇到渔网、礁石,那么就没办法控制船的方向,非常危险。”

为了确保安全,每次巡航时林国兴几乎要24小时盯着船艇的“心脏”。“我就睡在离机舱最近的房间,只要有异响,马上就可以到机舱里检查。”从嘈杂的噪音中分辨出异响,从仪表盘里分析故障,都是林国兴在这一股机油味中“熏”出的本领。“这就跟自己小孩似的,孩子哪生病不舒服,做父母的总是一下子就会知道。”话音刚落,林国兴便检查出了一处小故障,迅速拿出维修工具,投入检修工作中去了。

为了百姓,愿意一直乘风破浪

生活在“水线”下的日子是乏味的。林国兴和同事都是靠着意念在坚持。“轮班的时候我们才能到甲板上来看看,在机舱里,都无法判断白天和黑夜。”就这样,久而久之,“家”便成了眼前这位铁血硬汉眉间的一抹柔情。

林国兴的妻儿都在烟台老家,一年只能见上一两次。今年的春节他依旧不能回家和妻子及一双儿女团圆。

“我女儿两岁了,我基本每个月都会给她买一个礼物,儿子五岁,给他买的是奥特曼。”为了能和奥特曼“狂热者”的儿子拉近距离,弥补不在身边陪伴的遗憾,林国兴特地把所有关于奥特曼的影片都看了个遍,还认识了奥特曼卡片。如今,每个人物、“怪兽”他都能叫得出名字。“跟着他的兴趣爱好,才能跟他多聊一些,然后再去教育引导。”

每每和孩子通上电话,林国兴都不舍得挂电话,哪怕只是在手机另一端看着孩子做作业,他心里也格外满足。

聚少离多的日子虽然难挨,但好在有家人的支持。林国兴说,和他一样不能回家过年的同事还有很多,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他们早已决心要一直坚守下去,“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能让百姓过上平安幸福年,我们愿意一直乘风破浪。”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