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岁岁年年“压岁” 今年你收到多少?

记者走访发现,单个红包普遍在数百元左右;民俗专家表示,重要的是心意和祝福

N海都记者

林童

每逢春节,压岁钱是孩子们的期盼,也是节日里热议的话题。近日,某理财APP根据平台的记账数据,得出一张“全国压岁钱地图”。“地图”显示,压岁钱金额多的省份达三四千元,少的只有50元,而有的城市则过万元。那么,我省各地压岁钱红包的习俗和金额又是怎样的?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了解。

红包金额没有网传那么高

“今年收了将近一万元,但其中大部分是父母给的。普通的亲戚和父母朋友包的红包,一般在300到500元左右。”今年刚上大学的小刘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身边福州地区的朋友收的红包金额差不多。至于网上流传的“全国压岁钱地图”,她觉得关于福州的金额明显偏高了。

除了福州外,来自龙岩、三明、南平的多位市民向记者表示,当地的压岁钱红包金额一般从百元起,有些农村地区更少,多是意思一下,给孩子们讨个彩头。

而“地图”上显示人均12000元的莆田地区,几位莆田年轻人告诉记者,部分地区如忠门、东庄等,因为许多人家里做的是医院、黄金首饰和红木家具等比较赚钱的生意,会给孩子包上万元红包,其他地方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单个红包金额普遍在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晚辈给长辈红包 表达了敬重之心

据民俗专家郑子端介绍,压岁钱有两个寓意,一种为压“祟”。“祟”是传说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熟睡的孩子,传说有人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放在孩子的枕边,以此助孩子把“祟”吓退,因此得名为“压祟钱”。

“在福州地区,来拜年给压岁红包大部分是在大年初四前,一般亲戚晚辈来家里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红包,还有一个橘子,代表着吉利的意思。如果是第一年的新婚夫妇来拜年的话,还要煮上一碗热腾腾的肉燕汤,祝愿他们平平安安。”郑子端说,过年发红包的风俗源远流长,代表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护之情,是送给孩子的护身符,希望能保佑平安;晚辈给长辈红包表达了敬重之心,是给长辈压岁的,希望长辈可以健康长寿,所以红包重点不是钱,而是心意和祝福。

□新闻链接

孩子的压岁钱到底归谁?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太小,压岁钱理应归家长支配。压岁钱到底该归谁所有?父母能随便花吗?

压岁钱归孩子所有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孩子或者其监护人表示接受、钱款发生转移之时,压岁钱的所有权就归属于孩子所有。

父母能不能直接“没收”?

根据《民法典》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也就是说,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保管“压岁钱”,但无权直接没收、随意处置孩子的“压岁钱”,更不能单纯拿这笔钱为自己消费。

小朋友们该怎么用?

虽然压岁钱归小朋友所有,但是能不能随意支配还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由其父母代为支配;如果是已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购买一些文具、玩具、食品等,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但如果购买大件用品或者大额游戏充值、打赏等行为则需经过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综合央视网、广州日报、法治日报)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