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福见候鸟

勺嘴鹬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勺嘴鹬全球数量极为稀少

勺嘴鹬被称为“自带饭勺的小鸟”

中华秋沙鸭背着一只大石斑在游泳

常住“水中大熊猫”超过20只

普通朱雀雌雄同框,难得一见

编前:泉州市围头湾观测到5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勺嘴鹬;超过20只的中华秋沙鸭常住永泰过春节;普通朱雀“大秀恩爱”,“夫妻”在永安同框,难得一见……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来闽越冬,而且是长期停留,吸引了不少观鸟爱好者前往拍摄。生态环境好了,有青山绿水,有清新空气,更有爱鸟人士的守护,才让候鸟选择福建,也让大家能大饱眼福。

5只勺嘴鹬在泉越冬

勺嘴鹬被称为“鸟中大熊猫”,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N央视新闻

这几天,泉州市观鸟学会和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在泉州市围头湾观测到5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勺嘴鹬的身影。由于嘴形似汤匙,勺嘴鹬被称为“自带饭勺的小鸟”。因全球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勺嘴鹬还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围头湾位于泉州市南部,每年都有众多候鸟在此栖息。2018年以来,调查人员已多次在围头湾海域滩涂上记录到勺嘴鹬,在春节前的鸟类调查中,工作人员记录到4只勺嘴鹬,就在这两天,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5只勺嘴鹬的身影。

据介绍,包括勺嘴鹬在内,围头湾区域已记录到的越冬候鸟种中,共有7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黄嘴白鹭、中华凤头燕鸥等。

勺嘴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数量稀少,全球种群数量仅有600多只。该鸟类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冻原地带,繁殖期6月至7月,于9月至11月迁徙经过我国。

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介绍,往年,勺嘴鹬在秋天时从西伯利亚飞往我国南方越冬,于10月底至11月初迁徙至围头湾,停留半个月后再前往广东、广西等地;来年春天再原路返回,于3月底至4月初再次经过围头湾,停留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从去年10月起,勺嘴鹬迁徙至泉州围头湾后就一直停留在此越冬。

中华秋沙鸭永泰过大年

常住数量首次超过20只;记者跟随生态摄影师了解中华秋沙鸭的故事

N海都记者 罗丹凌/文 受访者供图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永泰县嵩口镇梧埕村,是福州最著名的中华秋沙鸭越冬地。过去三年多时间里,民间人士在这里自发设立保护区,为这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珍稀鸟类守护“口粮”。从2019年的7只,到今年春节,常住数量首次超过20只。中华秋沙鸭一年五个月的越冬选择,也是福州后花园的生态点赞。为此,记者采访了生态摄影师陈林,了解中华秋沙鸭的故事。

一边数鸭子 一边护口粮

“大樟溪奏响中华六六大顺”“初七,大樟溪的秋沙鸭也上班了”……点开陈林的朋友圈,最多的就是中华秋沙鸭的精彩镜头。

想要拍摄中华秋沙鸭,必须深入山林。从梧埕村村口到陈林拍摄地,有上千米的陡峭山路。今年过年前,陈林自掏腰包,给道路铺了一层石粉,路况略有提升。

过去三年,从11月到次年3月,中华秋沙鸭在这里越冬。每年的这五个月,陈林都要开着越野车进山拍摄。今年春节,陈林拍摄到了一张奇特的照片,中华秋沙鸭背着一只大石斑在游泳,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关注。

陈林向记者解开了照片背后的故事。原来,中华秋沙鸭把这次捕鱼当做游戏,一不小心,就把鱼背了起来,这个精彩瞬间被陈林用相机捕捉。

在几年前,大樟溪电鱼现象严重,当地石斑鱼种群受到威胁。陈林知道后,在中华秋沙鸭越冬的季节,请村民作为巡护员,每天沿着大樟溪两岸巡逻。每天的巡护,让电鱼现象大幅下降,中华秋沙鸭越冬时也能获得充足的口粮,捕获如此大只的石斑鱼。

在陈林的朋友圈里,还有很多中华秋沙鸭的合照。陈林更关注中华秋沙鸭的常住数量,2019年7只,2020年13只,2021年19只,2022年至今已经达到了20只以上。“它们是一个族群,每年都从长白山老家,跨越千山万水来福州越冬。能做到这么稳定的数量,很不容易。”陈林一边数着鸭子,一边透露出自己的兴奋。

守护生态资源 引来国内“大神”

在生态摄影圈内,有不少“大神”专程来福州拍摄,其中有来自东北的、北京的,江西龙虎山也是拍摄中华秋沙鸭的胜地,但不少江西的摄影师却专程来到永泰拍摄。

一位江西的摄影师告诉陈林,永泰的中华秋沙鸭拍摄点有四好,背景好、水好、光线好和人专业。“听到这个称赞,我在想福州永泰大樟溪的拍摄环境强在哪里。有青山绿水,有良好的空气质量,还有越来越多爱鸟人士,在这里保护中华秋沙鸭。”陈林说。

在圈内也有很多人士不解,是什么动力可以让陈林在深山里守着这群中华秋沙鸭。记者从陈林朋友处了解到,每年陈林不仅要花精力拍摄,还要负担巡护村民的工资,油费、修车费也是不小的开销。“我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生态资源这个东西,破坏了就没有了。守护生态资源,才能给村里留下发展的契机,才能让外界看到永泰,看到福州对生态保护的重视。”陈林说。

□知多一点

珍贵中华秋沙鸭 最古老的鸭子

中华秋沙鸭,被誉为“水中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它是第三纪冰川末期遗留下来的古老物种,距今有1000多万年的历史,也是我国特有种,数量极其稀少,是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华秋沙鸭的胸部是白色的,嘴是橘黄色的。雄鸟的头部是绿黑色的,黑色的头部有厚实的羽冠,脚为红色。雌鸟的头部则是褐色的,身上的羽毛多为灰色。特殊的身体结构,也让它成为捕鱼能手。它没有筑巢的习惯,水边的天然树洞、灌木丛、竹林都是它的家。

福建南平、三明和福州都有中华秋沙鸭出没的记录。去年11月,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和八一水库之间,有观鸟爱好者拍摄到中华秋沙鸭。

朱雀夫妻“大秀恩爱”

海都讯(记者 周字艺 文/图) 1月26日,在永安市洛溪村的女贞灌丛上,出现了一小群来越冬的普通朱雀的身影,而在它们中间,雌雄同框恰巧也被拍摄记录到。普通朱雀在永安较少见到,许多观鸟者尚未见到它的真容,此次拍摄到的雌雄同框,实属难得。

据悉,普通朱雀跟燕雀和黄雀同属于一个科,看名字就知道这种鸟羽毛是火红色的,不过只有雄鸟有这样鲜艳的羽色。普通朱雀在国内广泛分布,繁殖于东北和西部地区,越冬于华南和西南。

当天上午,永安观鸟爱好者在洛溪村进行观测时,刚拍完扇尾沙锥,就发现车窗左侧的灌木上站着两只雀鸟。刚开始观测时,观鸟爱好者以为这两只雀鸟是金翅雀,但用镜头看到头部的红色后,初步确认是普通朱雀。它们站在树梢大约半分钟后,跳进了女贞灌丛内,一直在浓密的枝叶中寻觅成熟的果实。据观测,这群普通朱雀有4只以上,至少两雌两雄。

据介绍,普通朱雀,体长13~15厘米,雄鸟头顶、腰、喉、胸红色或洋红色,背、肩褐色或橄榄褐色,羽缘沾红色,两翅和尾黑褐色,羽缘沾红色。雌鸟上体灰褐或橄榄褐色,具暗色纵纹,下体白色或皮黄白色,亦具黑褐色纵纹。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东北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呼伦池及大兴安岭,经中国东部至沿海省份及南方低地越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活泼,频繁地在树木或灌丛间飞来飞去,飞行时两翅扇动迅速,呈波浪式前进,有时亦见停栖在树梢或灌木枝头。平常很少鸣叫,但繁殖期间雄鸟常于早晚站在灌木枝头鸣叫,鸣声悦耳。它们以果实、种子、花序、芽苞、嫩叶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部分昆虫。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