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主动脉夹层扩张 “蜘蛛人”惊险产子

这名患有“马凡氏综合征”的女子怀孕37周时,突发胸痛,且动脉夹层出现破裂迹象,经过医生接力手术,最终母子平安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因骨骼细长呈蜘蛛指(趾)样,俗称“蜘蛛人症”,约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这样的女患者,在怀孕、分娩时,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日前,一名孕37周的“蜘蛛人”突发胸痛,并被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原本30mm的主动脉管径扩张到了50mm,而且动脉夹层出现破裂迹象,母婴生命危在旦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产科、心外科、新生儿科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通力协作,接力手术,最终让母子平安。

特殊孕妇主动脉夹层扩张,情况危急

今年30岁的陈女士(化名)因患有“马凡氏综合征”,脚掌和手指都比普通人长,但身高1.66米的她,体重仅44公斤。一天,已经怀孕37周的她,突然感到胸腹部撕裂样疼痛,当时以为是临产前的宫缩反应。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陈女士和家属,这并不是单纯的宫缩,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而且一旦主动脉夹层破裂,将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情况危急,陈女士被紧急转诊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入院时,陈女士原本30mm的主动脉管径已经扩张到50mm,而且动脉夹层出现破裂迹象,随时可危及母子生命。

多学科联手,接力手术保母子平安

接到有高危孕妇转诊的消息,福医协和医院心外科及产科团队争分夺秒,开通绿色通道,做好应对准备。“必须马上手术!”妇产科陈佩芳主任医师、吴梅婷主治医师和心外科李虔桢副主任医师等,看到陈女士的检查结果后一致认为,时间紧迫,没办法等待常规手术,“只能冒险将剖宫产手术和心脏主动脉替换术同时进行”。

产科、心外科、心外重症医学科、心外麻醉科、新生儿科等组成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制定了手术方案:先剖宫产保证胎儿顺利分娩,紧接着进行主动脉替换,力保母婴安全。

通过剖宫手术,医生顺利剖娩出一名男婴。由于患者陈女士是二次剖宫产,盆腔粘连情况严重,子宫下段菲薄,宫缩不良,创面极易渗血。为了预防心脏手术时大出血,产科团队在她的宫腔内放置了特殊的球囊以压迫填塞引流。随后,在体外循环的辅助下,心外科团队为陈女士实施Bentall术+主动脉弓半弓人造血管置换+三分支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终于,在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协作下,陈女士母子平安。目前陈女士已脱离呼吸机,顺利拔除宫腔球囊,转出重症病房,恢复良好。

□小贴士

“蜘蛛人”要优生优育

一旦怀孕要格外小心

福医协和医院妇产科陈佩芳主任医师介绍,马凡氏综合征具有家族遗传性,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外观特征为四肢、手指、脚趾细长不匀称。最常见的受损部位眼部(晶状体移位)、心血管和骨骼肌肉病变(骨骼生长过度),同时还可导致肺部、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约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死亡原因也多源于主动脉窦瘤、夹层动脉瘤破裂、心衰。因此,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需早确诊并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由于马凡氏综合征有家族史的可能,一旦发现自身存在骨骼、眼、心血管病变的,应及时送医明确诊断,其近亲家属也应进行积极筛查。

确诊为马凡氏综合征的育龄期女性,要做好遗传咨询,可选择性孕期筛查,做到优生优育。主动脉根部直径>4cm患者,应避免妊娠,一旦妊娠,在孕早期尽早终止。

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在孕期需要接受更严格规范的产前检查,尽早转诊至有救治能力的医疗单位,尽早行检查心脏超声检查,4~8周动态观测主动脉根部直径,及时评估病情与妊娠风险,并随时与心脏科、妇产科专家进行沟通。孕妇一旦出现胸部、腰背部的剧痛时,必须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存在,要立即就医寻求帮助。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