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8版:焦点 上一版   

动画片只能给小孩看吗?

《中国奇谭》海报

电影海报

N央视网

“动画片应该是给儿童看的吧。”近日,一个关于国产动画的话题“家长炮轰《中国奇谭》”登上热搜第一。一位网友发帖称,该片前两集把自家孩子吓哭了,并留下了“童年阴影”。

然而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和视频网站联合出品的系列动画,仅开播四集就有1.1亿播放量,在豆瓣上,约9万人打出平均9.5的高分。

很多网友发出灵魂之问:谁说动画片就是给孩子看的?

内容不必有深意?被误解的动画片

长期以来,国产动画的受众一直以“低龄化”为主,也在中国观众心中,为动画披上了一层“幼稚”的外衣。面向儿童的内容,似乎不能也不必有深意。

动画的英文单词Animation,源于拉丁词Animare,原意指“激发生命”“赋予灵魂”。1937年迪士尼制作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很多小朋友对童话的初印象。但该片却是美国经济萧条时期为鼓舞成年人出现的。

回到中国动画的起跑线,影响了几代人的上美影也一向刻着“大众化剧情”而非“低龄向”的DNA。

该厂经典佳作《天书奇谭》改编自小众原著,不借天庭和神话来隐喻人间,而是让我们在众生相里,体会对现实的讽刺。反派耀武扬威、不是“大团圆”结局……这部并非皆大欢喜的合家欢动画片,依旧被几代人反复咀嚼、回味良久。

1999年和2001年,上美影倾全厂之力制作的《宝莲灯》和《我为歌狂》,更是体现了动画片的思想深度。《宝莲灯》塑造的历经磨难、劈山救母的沉香,几乎取代了原本神话中“二郎神”的角色,成为公众心中“劈山救母”的唯一代言人,足见动画的社会影响力。《我为歌狂》让观众第一次在国产动画里看到偶像崇拜、少女心事、学生与老师的代际冲突……很多人曾经将其视为国产原创动画的真正开始。

成人是重要受众 动画片也会精准分型

2000—2010年期间,诸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低龄向动画片,成为一代小朋友的童年记忆,片方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商业利益。

在国漫的巅峰年代,上美影也出品过质疑传统孝道的《哪吒闹海》和反抗权威的《大闹天宫》。

低谷时期,许多动画公司也在儿童市场之外作出了努力。2007年,非低幼向的国产动画剧集《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一鸣惊人,成了破局者,它以历史为骨,利落展开的剧情,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将低龄化作品泛滥的国漫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它有故事逻辑、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符合成年人的认知水平。它也让创作者意识到,人们的观影需求已经呈现出分众化、多样化的态势,国漫有必要撕下温馨、幼稚的标签,开始重新探索讽刺、幽默等深刻的内涵,投身全年龄段乃至专门针对成人群体的创作之中。

其实,动画片也会精准分型,成年人一直是动画的重要受众。成年向动画片更核心的特点是复杂,因为只有足够复杂、蕴含了深刻情感冲击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成年人的内心。

“超现实”动画世界 不应只有一种想象力

很多动画电影本质上是全龄向的,儿童能够获得快乐,成年人也有他们的领悟。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有很多成年人的问题,但是它从来没有脱离爱与勇气的主题。

我们可能在十岁的时候就读懂了《魔法石》三人组的勇气,要在十五岁才理解《阿兹卡班》小天狼星的坚守,又终于在二十岁明白了《死亡圣器》斯内普的眼泪。同理,几岁的人看《中国奇谭》,就能得到几岁的故事。

《小妖怪的夏天》隐喻也很多。故事设定贴近现实,领导催着完成KPI、工作中的创新被否定、甲方还不断改要求,成年人狠狠地代入了自己。但是,在小朋友眼中,这可能只是善良的小猪妖帮助师徒四人逃离陷阱,最后孙悟空打败了所有坏人,还回赠了小猪妖一份礼物的故事。

动画既然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它就不应该只有一种想象力。小朋友们或许难以理解“黑深残”的部分,但过滤掉成人世界的隐喻,他们一定能感觉到最纯粹的真善美。

孩子只用去感知和发现,家长才是要引导其走向的人。把动画片当成“电子保姆”,实际上是家长的懈怠——试图把教养义务归于外界,为自身缺位的家庭教育找借口。

家长与其把责任直接丢给动画片,不如去宏观上思考,怎样通过引导和选择信息内容,让小朋友们在文学艺术的浸润中更有自主性地爱上世界、理解世界。

再后退一百步想想,为什么动画片一定要承担教化意义,为什么小朋友一定要从动画片里学到点什么呢?或许,看动画片只得到开心和放松,也是一种收获。

□相关新闻

老少通吃

动画影片《熊出没·伴我“熊芯”》

14天总票房破12亿元

N北京晚报

动画电影出现在春节档不是偶然,因为它具有合家欢属性,经常是一家人带着孩子去,看一场可能就是三五张票。

这个春节档,《熊出没·伴我“熊芯”》上映14天,票房破12亿元,成为9部“熊出没”系列大电影中首部进入10亿元大关的影片,也是首部杀进春节档票房前三位的动画影片。如此亮眼的成绩,想必很多人事先都没有预料到。

从2014年第一部《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在当年春节档取得2.45亿元的票房起,这个系列每年都有作品跟观众见面。它一开始只是主题乐园的一个推广产品,但在出品方的苦心经营下,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吸金机器”,已成为目前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上周期最长、群众基础最坚实、票房也最为成功的作品。

有媒体认为,这个系列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除了品牌运作、特效应用等因素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故事讲得越来越好了。如果该系列一开始主打的“合家欢”口号还只是一个宣传策略,那么从去年的《熊出没·重返地球》到今年《熊出没·伴我“熊芯”》,内容越发强烈感人,完全对得起“合家欢、老少皆宜”这几个字。即便是成年人,也会在观影的过程中被打动得流泪。

口碑分化

国产原创动画电影《深海》

14天总票房破6亿元

N界面新闻 齐鲁晚报

2月4日的数据显示,由田晓鹏执导的动画电影《深海》上映14天,总票房破6亿元,超越《大鱼海棠》,创下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的票房新纪录。

专业人士称,《深海》用一场顶级的视觉盛宴揭开了人们内心混沌、模糊、脆弱乃至破碎的情绪世界,不论是采用“粒子水墨”视觉效果的创新性应用,还是聚焦抑郁症小女孩的故事题材,都把观众的期待值拉满。

电影营造了一场豪华的梦境,最终得以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情绪的、内在的修复。虽然以小女孩作主角,充满着憨态可掬的深海小动物,但它是一部彻底的成人向情绪电影,能否对电影所表达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能否被撬开个人情绪的开关,决定着观众对它褒与贬的评判。

春节期间上映后,《深海》的口碑果然呈现两极分化,超豪华梦境与超残酷现实之间的绚烂与挣扎,使它比《满江红》《流浪地球2》的争议度似乎要更胜一筹。

好评者认为,影片讲述了孤独女孩的救赎之旅,立意深刻且温暖治愈,正如简介里所说的那样,“献给走过长夜的你”。它以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跳出传统文化、传统经典IP的创作思路,寻找更贴近当下的故事表达,将幽暗恐惧的环境编织成为唯美梦幻的世界。

差评者则认为影片中华丽的特效,挽救不了单薄的人设,深刻的立意也难掩混乱的剧情,相信能真正看懂者,均非“等闲之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