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闽闻·气象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仙游象星岳王庙 讲述岳飞福建宗亲的故事

仙游象星岳王庙 (仙游县政府供图)

清乾隆年间,仙游知县朱孔璋所赠“渭滨遗叟”匾(岳福仁老人供图)

N海都见习记者 吴雪薇

电影《满江红》的热映,让精忠报国,为了民族大义舍生忘死的岳飞也成为这个春节最热门的话题。民族英雄的忠肝义胆、英勇不屈令人流泪感佩,其后人也遍布全国各地。而在福建莆田仙游县的菜溪乡,就聚居着不少岳飞三子岳霖的后裔,他们自称为“象溪岳氏”。

象星村有间岳王庙 始建于明代

前往仙游菜溪岩景区游玩的游客,都会经过菜溪乡政府驻地——象星村,这里是仙游县“象溪岳氏”的最大聚集地。据仙游县政府官网的数据,象星村的岳氏人口数达1130人,占全县岳氏人口的79.5%。

族谱记载,仙游岳姓系岳飞三子岳霖的后裔,岳霖为逃避战乱和奸相贾似道的迫害,从浙江温州航海进入泉州,隐姓埋名,迁居福建延平府尤溪县三十五都,至其后裔岳子哥时,又迁居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蒋田。明嘉靖年间,岳飞第十世裔孙岳宗辉从西苑乡仙西村蒋田迁至仙游县兴泰里(即今菜溪乡)开族住居。历经近二十代的繁衍,岳氏子孙分布各地,除菜溪本地现有岳氏后裔1000余人外,另外还分支莆田常太、永泰县、闽侯县,及浙江苍南等地。

象星村中建有一间古朴典雅的岳王庙。资料显示,庙宇的前身为岳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经过一次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宗祠相继改作过小学、区政府、人民公社及粮食加工厂。1993年,象星村村民集资对庙宇进行重修,并重新供奉岳飞神像,居于大堂正中,大堂北侧则辟出一空间,安放岳氏先祖牌位。岳王庙的翻修也得到龙华金建村岳厝、莆田、永泰、闽侯、晋安等地岳氏宗亲的大力支持。重建后的岳王庙总面积84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81平方米,为穿斗抬梁式结构,悬山顶屋盖,面宽3间2护厝,大门上方高悬“岳王庙”匾额,并悬挂有清代乾隆年间仙游知县朱孔璋赠送的匾额“渭滨遗叟”等。

这座岳王庙也被列入仙游县文物保护名录,作为岳氏宗祠则被列入《八闽祠堂大全》名录。

尊老爱幼的家风 代代相传

除了实物遗产的保护,岳飞的家风与精神也在象星村的岳氏宗族间保留了下来。

象星村七十余岁的宗亲岳福仁老人介绍,全国各地的岳氏宗亲多保留着崇德尚学的良好风尚,每年以不同的方式对高考中考上“双一流”高校的学子进行奖助。象星村的宗亲们在大年初六,也会举办活动,奖励村中学生学习用品,勉励小辈们学习岳飞的精神,努力学习,建设社会,报效国家。

除了爱幼,尊老也是岳氏家风的重要部分。村里的老年人之家,就设立在岳王庙的边上,提供聊天棋牌室、餐点休息等设施,让村里的老人们享受娱乐时光。而每年大年初一,岳氏宗亲们一大早就集结起来,带上十番队伍,向本乡本姓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拜寿。如果是逢整寿的老人,还要带上鸡蛋、线面、中堂和200元慰问金。鸡蛋是莆仙过生日的必需品,线面则寓意着健康长寿,中堂是挂在厅堂上的喜庆挂画,都是些吉祥物件。待到拜寿结束,寿星会回给每位拜寿的人一双柑橘,代表对大家的感谢和祝福。

这项礼遇不仅为本村的岳氏寿星所享有,也惠及村里其他姓氏村民,以及整个菜溪乡的岳氏同龄寿星。

多年来,仙游象溪岳氏宗亲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每年除夕晚上,象星岳王庙都会举办盛大的集中祭祀活动;而大年初二,则是宗亲族人的茶话会时间,大家共聚一堂,共同商议宗族的发展;初六岳飞神像的游神,更是象星村民的喜庆时刻;农历的十一月十五是岳飞的忌日,这一天,象星村岳氏宗亲会邀请菜溪乡其他地方的岳氏宗亲代表一同祭祖,共同缅怀岳飞心系家国、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