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法治日报
“看来孩子小升初‘上岸’重点校没有机会了。”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学生家长刘虹宇(化名)在持续焦虑、迷茫之后,无奈接受了这个事实。刘虹宇所说的“机会”,指的是参加奥数竞赛。今年年初,她给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报名参加一项奥数竞赛。但由于该竞赛不在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中,属于“黑竞赛”,春节期间,这项“黑竞赛”两次被叫停。
教育部一直要求严控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但实践中,一些违规竞赛活动仍变换面目吸引中小学生参加。今年1月2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提醒》称,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理性看待参加竞赛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抵制违法违规“黑竞赛”。
那么,“黑竞赛”为何长期受到一批家长的追捧?
现象:竞赛变身冬令营,活动被两次叫停
刘虹宇的女儿在一所普通小学上学,也不属于九年一贯制学校,面临着小升初问题。为了女儿能升入重点初中,她在女儿四年级时就在一家培训机构和其他家长攒了一个学习小班,请了一位奥数老师授课。在女儿上课的同时,刘虹宇也在向老师打听报名奥数竞赛事宜。
其时,教育部严控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希望杯”“迎春杯”等曾经面向小学领域的全国性奥数比赛被悉数叫停。但刘虹宇发现,小学阶段的奥数竞赛实际上仍在进行。
2022年12月底,老师给她发来报名链接,名称为“2023IHC思维挑战冬令营”,其实就是参加一场线上考试,考试的内容是奥数题。随后,刘虹宇接到短信称,因政策原因,1月15日的活动暂停。到了1月23日,她又收到报名链接,就是一个二维码。但没过两天,这项活动又被叫停。她听说,是因为有人“投诉”。
1月2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提醒》称: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严肃查处,相关机构已发布没有参与举办违规竞赛的声明。
走访:奥数“鸡娃”,报班一年花了10万
相比刘虹宇,北京市民李娟娟(化名)在奥数“鸡娃”的路上走得更远。李娟娟的女儿豆豆今年上二年级,是北京市一所重点小学的学生,至今已参加了大约20场奥数竞赛,有国内竞赛,还有国外竞赛。
豆豆初次接触奥数竞赛是在学前阶段,参加的是希望杯一年级的级别。
“我们家孩子接触奥数竞赛并不算早,我听说有不少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上奥数班。”李娟娟说,她给豆豆报奥数竞赛是为小升初做准备,她所在的区,小升初的初中重点校在“点招”时看重奥数成绩,她希望孩子被初中重点校“点招”录取。即使小升初时被大派位,孩子学了奥数也为初中分班考试做准备。
据李娟娟介绍,豆豆参加的这些奥数竞赛都不在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中,但最便宜的报名费也在两三百元,整个一年级期间仅报名费就花了大约6000元。更贵的是上奥数班的费用,即使按季度交费,“整个一年级的线上课和线下课,总费用差不多10万元”。
专家:精准识别动态监管,彻底斩断利益链条
2018年9月,教育部要求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2022年3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管理制度。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告诉记者,该规范的实施,有效削减了竞赛数量,基本斩断了竞赛与招生、考试、培训挂钩的利益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竞赛横生的乱象,起到了为竞赛热降温的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详说,为体系化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从规范竞赛的源头进行有效监管,是教育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出台,特别是白名单制度,为健康开展竞赛、净化竞赛环境提供了依据。
但在蔡海龙看来,受利益驱使,违规竞赛仍时有发生,它们或以隐匿的形式转入地下,或改头换面继续存在,甚至死灰复燃。这些违规竞赛严重违背了教育应有的规律,扰乱了教育教学秩序,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兴趣和特长的培养。
周详认为,家长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理性看待竞赛活动;学校需要提供更好的课后服务,关注学生课后时间的有效利用以及个性化教育需求;政府需要对违法违规竞赛活动加强有效监管和查处,斩断利益链条等。
“我们还要提供更多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手段、标准,解决唯竞赛论等僵化的评价模式。”周详说。
蔡海龙呼吁,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违规竞赛的监管。针对当前仍然存在的违规竞赛活动隐形变异现象,明确相关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通过建立精准识别和动态监管机制,全面排查、积极主动打击违规竞赛,严防违规竞赛死灰复燃。此外,还应强化对中小学校招生入学过程的督导检查,建立健全对竞赛相关培训机构和人员的监督机制,彻底切断违规竞赛的利益链。
在蔡海龙看来,还应改革教育评价和招生入学制度。针对过去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应试主义倾向和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唯分数主义顽疾,应当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逐步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
“竞赛热背后凸显的其实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要以制度保障增加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和公平分配,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进而使得竞赛得以回归初衷。”蔡海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