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珍贵报刊书信记录闽侨故事

“新加坡早期中文报业与星闽记忆”展览在福州三坊七巷开展

新加坡闽籍侨胞寄回的侨批

海都讯(见习记者 吴雪薇 文/图) 2月8日上午,“无限江山笔底收——新加坡早期中文报业与星闽记忆”展览在福州市三坊七巷黄巷4号郭柏荫故居开展。此次展览由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以下简称晚晴园)、福建省档案馆联合主办。

本次展览以晚晴园提供的百余幅历史照片、中文报刊复制品为特色,配合福建省档案馆馆藏大量珍贵涉侨档案文献的展出,观众可以系统了解新加坡华文报章从1880年到1942年间的曲折发展历程,以及闽籍华侨华人对两地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文献遗产图卷将新加坡与福建的深厚渊源娓娓道来。

同时,本次展览也展出了大量珍贵的侨批。远赴重洋的华侨们通过书信等方式,将钱款寄回家乡用以赡养老人、维系家计、回馈乡里,由此产生了“信款合一”的特殊家书——侨批。新加坡是福建侨批的重要集散地,一封封侨批记录了一代代远赴海外,胼手胝足艰苦创业的闽籍侨胞对家人的殷殷挂念,和对故乡的拳拳热爱之心。

“省档案馆的很多侨批收集自民间,其中以闽南为多,但据我们了解,南洋也有很多在外打拼的福州籍侨胞。”省档案馆专家郑宗伟老师介绍,通过展览和宣传,省档案馆也希望获得更多福州籍侨胞的侨批线索,更全面地记录下闽籍华侨华人的奋斗足迹。

据悉,新加坡与福建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渊源,是福建人早期移居海外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在新加坡总人口中,闽籍华侨华人约占40%以上。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