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福建日报
2021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日前公布(注:每两年评审一次)。记者15日从省科技厅了解到,统计数据显示,此次授奖成果中,促进产业提质量、创优势、上规模的项目共168项,占全省获奖项目总数的80.8%,比上年度高出7个百分点,这些项目均已产业化或推广应用,近3年累计新增销售额3365.8亿元,新增利润431.5亿元。此次获奖项目显示,福建科技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支撑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已成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微小尺寸氮化物LED芯片、高性能光学元件超精密测控与制造、台风多发复杂海域大型风电场工程、海洋鱼源蛋白加工……纵观2021年度省科技奖授奖项目,主要覆盖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农业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林种繁育、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
去年,宁德时代发布新一代CTP技术——麒麟电池,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度再创全球新高,体积集成效率突破至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可轻松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记者获悉,首搭麒麟电池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将于2023年一季度量产上市。
业内专家指出,该项目成果引领了全球动力电池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具备与燃油车直接的竞争力提供了核心技术依托,推动了交通领域全面电动化的加速到来,并能够将磷酸铁锂乃至钠离子电池型电动汽车升级至500公里续航里程的未来竞争生命线,为解决锂、镍、钴等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问题提供了关键支撑技术,突破资源依赖转向技术依赖。
此次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云-端融合的泛在物联网关键技术及系统”项目,由福州大学、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有限公司、福建师范大学共同完成。该项目根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研发了基于反射的新型软件定义方法、人机物融合的应用建模与执行框架等,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成果应用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生态等相关领域,支撑带动物联网生态产值数十亿元。
持续激励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强大的基础研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提和根基。
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几何方程与不变量理论”项目,由福建师范大学王长平领衔的团队围绕微分几何中的几个重要公开问题及相关课题展开研究,取得一系列代表性成果。厦门大学谢兆雄团队的“热力学亚稳态纳米晶的形成机制与可控合成”项目,“首次发现了半导体纳米晶体中光生电子和空穴在不同晶面间的分离现象,在国际上首次利用液相化学法合成出高指数晶面裸露的金属纳米晶体”。
福建农林大学周顺桂教授领衔的项目团队,历经15年探索,以土壤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为核心,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土壤胞外呼吸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创了土壤微生物电化学新方向,建立了国内首个胞外呼吸菌种资源库,填补了我国土壤胞外呼吸菌研究的空白。
“微生物胞外呼吸理论的出现,改变了微生物电子传递仅局限于细胞内的传统认识,为理解土壤元素循环、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物降解等关键过程提供了全新视角,是当前土壤环境领域的前沿热点。”周顺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