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罗丹凌 实习生 周婉怡)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某一小学启用“九点熔断机制”,顾名思义就是超过晚上9点,孩子无条件停止做作业,未完成的作业第二天也不用补做。学校认为,此举的目的,在于提高老师课堂效率,课内解决学习问题。
消息一出,引发广大网友围观和热议。不少家长觉得这个机制很人性化,既保障了孩子的休息时间,家长们也不用再逼着孩子写作业了。但也有家长认为,应该慎重启用“熔断机制”,他们担心孩子做作业时“摸鱼”拖延时间,让成绩落后的学生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我省的老师对此是如何看待的呢?闽侯县上街实验学校语文老师吴艳珍认为,“九点熔断机制”迎合五项管理(包含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制管理),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是值得肯定的,睡眠有了保障,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晚上有其他社团课或者学习拖拉的个别孩子,可以跟老师反映一下,老师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指导他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
不过,也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不是说一个熔断机制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孩子作业完不成,原因是复杂的,需要对症下药。
□相关链接
作业“熔断机制” 多地学校实行方式有所不同
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视力保护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为此,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要保证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不少孩子却经常处于严重睡眠不足之中。过多的作业是导致晚睡的罪魁祸首,而“九点熔断机制”的推出,对于保障孩子的睡眠,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国家在双减政策出台后,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作业量,有了明确限制。按照相关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二年级是没有书面作业的,三到六
年级的作业总量一般控制在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然而,“有些孩子不会做,是因为上课没有听明白,落了一些基础知识,有的孩子是贪玩,有的孩子是学习习惯不好……”专家提醒,这个过程暴露了很多教育教学问题,需要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因此,对于作业“熔断机制”,也有学校提出具体要求,如作业熔断必须由家长提出,而不是孩子提出。家长要在充分研判孩子的努力程度、做作业的状态、作业量等基础上,慎重提出。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初级中学规定,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推行“初中生晚上10点后不做作业”行动。个别学生经努力,到晚上10点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作业,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
浙江省绍兴市蕺山小学教育集团规定,若因作业量、作业难度、学生生病等情况无法完成作业,可由家长通过书面说明、电话沟通、网络留言等方式告知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停止完成作业。事后可以视情况免做,或以降低要求、延迟上交等方式处理。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设置了两个“熔断机制”,晚上9点后,如果三到六年级学生还有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家长可以申请免做;如果语数英三门作业超过一个小时没做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情况申请免做。(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