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专题/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喝咸粥、花朝节、龙抬头

二月二,福州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昨日的福州西湖在雾中若隐若现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梁展豪

实习生 周婉怡 文/图

“江雾霏霏作雪天”是大雾笼罩美好景象的写真。2月20日,福州“仙气飘飘”,天地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不少人隔着窗户就已经感觉到四周白茫茫的。这飘飘“仙气”,到底是雾还是霾呢?今日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都说“龙抬头”后,福州雨水将增多,这一说法是否属实?“龙抬头”时,老福州人都有哪些习俗?

今天的《谈天说地》,我们邀请气象专家与民俗专家,为大家答疑释惑。

清晨白茫茫,是雾还是霾?

据福州气象专家苏同华介绍,福州昨日清晨缭绕的“仙气”,是雾气。之所以产生雾气,是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南边暖湿空气北上遇冷凝结而形成。

“同时,我们观测到我省东北部沿海地区能见度低,其中少量雾气可能来自海雾。”苏同华说道。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手机自带的天气预报有轻度污染提示,苏同华认为这可能是空气中存在少量颗粒污染物造成的。

那么,雾与雾霾究竟有何区别?苏同华表示,雾和雾霾都出现在冷空气来临之前,大气呈现稳定,使水汽或和污染物在近地面堆积形成。但二者的成分有较大的差异,雾霾是特定的气候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汽车尾气排放、煤炭的燃烧、工业排放物等所含有的无机盐小颗粒和水汽相结合,就易形成雾霾。其中PM2.5、PM10有害的颗粒物是加重污染和危害人体的罪魁祸首。

而雾对人体是无害的,雾由纯粹的小水滴构成,是近地面冷空气水汽凝结,但无法形成大水滴造成降雨,于是形成像云一样悬浮的雾气。

“龙抬头”之后,雨水将逐渐增加?

癸卯兔年很特别,由于是闰二月,因此就拥有两个“龙抬头”。老话说“两个龙抬头,乞丐富流油”。农历二月初二古人观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每七宿为一组。其中,“东方苍龙”包含的七宿,连起来的形状像一条龙。“龙抬头”指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形象,如同“龙头”抬起。今年第一个“龙抬头”约在21日10时到来。

古代民间传说“龙抬头”这一天是掌管降雨的龙王苏醒之日,自这天起雨水会逐渐增加,因此这天又被称为“春龙节”。从科学的角度,苏同华解释道:“二月二过后,南方降水逐渐增加是因为秋冬季节是北方冷空气占主导因素,冷空气一般比较干冷、密度大。但在‘龙抬头’这一天过后,冬季趋于结束,气温慢慢回升,南方的暖湿气流频繁北上。冷空气冲到暖湿空气下方,暖空气上排。此时,冷暖交汇更容易形成一些低温阴雨的情况。”

“二月二”煮咸粥

弘扬勤俭持家的美德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不仅意味着天气的变化,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农历二月初二还是传统的花朝节,俗称“花神节”。2020年,“花朝节传统习俗”入选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宋代梁克家所著《三山志》记载:“开花园州园在牙门之西,所谓春台馆是也。岁二月启钥,纵民游赏,常阅一月,与民同乐也。”花朝节是属于春日与百花的日子,福州人为了赏春日百花,这一天常常结伴踏青出游。

据民俗专家郑先生介绍,农历正月二十九的拗九节对于福州人来说十分重要,一些福州人也会在二月二吃拗九粥,制作材料以荸荠、花生、红枣、桂圆为主,可根据喜好自主加入莲子、白果等,与白米掺糯米加红糖同煮至熟或稀烂成粥即可食用。

其中最特别的习俗是吃咸粥,这是福州地区的特色民俗。旧时福州物资匮乏,百姓只有在春节前置办年货时才能采购一番,等到了二月初二,节俭的福州人会将正月剩下的食品混在一起,加上糯米煮成粥一起吃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二月二”煮咸粥的习俗。如今部分福州人依旧保持着这样的习俗,弘扬福州人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天气不错

洗晒可以安排起来了

受强冷空气影响,全省气温继续下降,最低气温的过程降温幅度大部可达6℃~10℃。22日西北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可达-1℃~4℃,有霜或霜冻现象。

福州市气象台20日15时46分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受弱冷空气影响,21日早晨福州市气温较低,晋安北部山区最低气温2℃~4℃,有霜或霜冻。

昨日福州市区午后高温仅15℃左右,今日气温较昨日略有下降,而后将逐步升温,并且昼夜温差逐渐拉大,市民朋友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天气方面,未来三天天气总体不错,以阴天间多云为主,降水稀少,洗洗晒晒可以安排起来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