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逆势而上 福州高新区凭何“狂飙”

​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连续三年实现增量翻番;企业申报数、认定数、新增数及总数位列全市第一

福州高新区

创客大街

福州高新区协助企业发动“新春抢人攻势”

人才公寓家具家电齐全

N海都记者 唐明亮

通讯员 林恩 彭季红

郑丽敏 文/图

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从2020年的188家到2022年的812家,连续三年实现增量翻番;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认定数、新增数及总数位列全市第一;2022年,全年招商落地216个重大项目,高质量项目排名全市第一……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90后”的福州高新区这几年不断迎来高光时刻。

受防控疫情影响的三年,福州高新区凭何“狂飙”,逆势而上?记者了解到,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高新区主动作为、招大引强的结果;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做好“店小二”的结果;是加快筑“巢”引“凤”,不断完善设施配套,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的结果。

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高新区将增强“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意识,依托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福州科创走廊的创新驱动效应,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苗圃,实施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继续追“高”逐“新”,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新”答卷。

追“高”逐“新”,全区全员招商

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

如何擦亮“高”和“新”的底色?答案是:在项目上追“高”逐“新”。聚焦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大方向”,瞄准生物医药、光电信息、工业互联网、元宇宙“四大赛道”,推进硬科技掘金、载体提升、新物种培育“三大行动”……春节开假后,福州高新区召开的2023年招商大会暨经济工作推进会,为全年招商指定了方向。

方向既定,“高”“新”项目怎么来?谋定快动,动则必成。在这场“新春第一会”上,高新区向全区全员发出招商的“动员令”。招商大会一结束,高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就带头带队前往北京,走访调研宽腾(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洽谈合作项目。与此同时,南屿镇五都村、双龙村等纷纷与企业接洽,计划引进民宿、餐饮等文旅经济招商项目。

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过去一年,福州高新区正是在马不停蹄地招商下,“争”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2022年,高新区全年招商落地216个重大项目,落地了省创新研究院中科育成中心、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中琉科技、宝诺医药等重大项目,总投资达700亿元,高质量项目排名全市第一。

有“需”必“应”,全程全力服务

项目引进来,尽快地落地、动建、投产,才能真正推动经济发展。

如何让项目落地按下“快进键”?福州高新区有着成套的“提速增效”模式。对此,保利通信福州高新科技产业园有关负责人感触很深——2022年10月21日,保利通信产业园项目用地摘牌;2022年11月14日,办理土地证;2022年12月9日,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2023年1月5日,首栋大楼封顶,次日第二栋大楼封顶。而这“快”的背后,是福州高新区多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

“只要是促进项目落地的配套服务,我们有需求,部门都会倾力服务。”据该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完成土地出让、控规、交付等流程,高新区主动靠前服务方式,推出“一企一策”,每周不定期召集多个部门研判商讨,全程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而优质的服务,不止于落地与动建环节。这不,春节后如何快速招工成为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高新区第一时间举办2023年“春风行动”招聘会,协助企业发动“新春抢人攻势”。同时,开春以来,高新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还积极深入走访企业,宣传招工补贴、金融贷款优惠、扩张产能奖励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不少企业“走进来”,也让更多企业坚定地“留下来”。据了解,目前,高新区认定市总部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0家;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0多家,比增130%。值得一提的是,从2020年至2022年,福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已连续三年实现增量翻番,高新技术企业增量和总量均居全市第一。

筑“巢”引“凤”,全心全意留才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2月21日,高新区举行的中海左岸花园人才公寓入住仪式现场给出了答案。“要想把人才留住,需要让他们有一种‘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惬意。”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给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高新区加快筑“巢”引“凤”,不断完善设施配套,而中海左岸花园正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该公寓不仅在选址上充分考虑交通因素,在室内装潢上也下了“心血”。公寓设计遵循现代简约风,配备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让人才拎包即可入住!值得一提的是,为给入住人才提供更精准细致的服务,高新区还组织实地看房,并设立了人才公寓服务中心、党建活动室等,提供保姆式、一站式入住服务。

“真的太棒了,配套齐全,还是个江景房呢。”当天,同济大学硕士林夷媛领到钥匙打开自己房间的那一刻,瞬间有种进“家”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在引才政策上,除了住房的配套,高新区人才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系列配套服务也未落下。据了解,仅2022年,高新区就新建了10所学校,推动9所学校与高校等优质资源合作办学;启动3所医院前期工作,建设长者食堂5家,建成配套商业约40万平方米,建成公园绿地70处,增加绿化100万平方米,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美的环境、最好的服务,为入住的各类人才提供生活保障。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高新区已与14所高校和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大院大所深度合作,汇集20多万大学生人才,引进各类人才10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国家级重点专家、省级以上专家120余人,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8个、博士后工作站12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45个。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