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中欧班列加速跑 “泉州制造”闯世界

泉州中欧班列已开通三个出境通道,实现“海丝”与“陆丝”无缝对接,获评“2022年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

▲2022年1月18日,泉州中欧班列(泉州—莫斯科)开通

▲泉州海关采取智能化设备对班列出口货物进行查验

N海都记者 杨江参

通讯员 柯珊蓉

吴茗蓉 黄忠族 文/图

2022年1月18日,满载50个集装箱、445.69吨货物的首趟泉州中欧班列(泉州—莫斯科)驶出泉州,奔赴1.1万公里外的莫斯科,标志着继厦门、武夷山之后福建省第三条中欧班列顺利开通。

从2022年1月至今,泉州中欧班列已先后开通满洲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三个出境通道,实现“海丝”与“陆丝”无缝对接,助力“泉州制造”走向世界,并拓展了泉州向中亚、欧洲开放新空间。正因此,在今年2月举行的2022泉州经济年会年度峰会上,泉州海关报送的“保障中欧班列开通运营,‘泉州制造’出口再添新通道”项目获评“2022年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成为泉州海关开展“深学争优提劲 敢为争先提速 实干争效提质”行动的新亮点。

运输时间短又稳定 中欧班列优势突显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也是我国轻工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市。其中,纺织、服装、鞋类等轻工产品年出口额超千亿元。泉州与俄罗斯贸易往来密切,其中卫生用品、箱包、鞋服及工艺品等泉州轻工产品热销俄罗斯市场,并辐射欧洲和中亚市场。

以往,泉州与俄罗斯的贸易,主要依靠传统海运,不仅时间周期长,而且整体运输费用也较高。为了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泉州中欧班列应运而生。

泉州海关负责人介绍,泉州中欧班列于2022年1月18日首发,由福建泉州出发,经由东线满洲里出境后,运抵莫斯科,全程约1.1万公里,开行时间约20天。去年5月14日,班列开辟西线通道,经转霍尔果斯到达莫斯科,总行程减为约9500公里,较满洲里出境缩短1500公里,运输时间比原来东线通道时间缩短2天,运输费用也比原来东线节省二成以上。8月31日,班列再开辟经由阿拉山口的第三条出境通道,行程跟霍尔果斯差不多。今年2月3日,班列移至兴泉铁路黄塘站首发后,开行时间进一步减至16天,再一次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与传统的海运时效45天相比,班列比海运要节省六成以上时间,并且运费稳定,可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泉州中外运供应链负责人洪双燕说。

海关开辟绿色通道 保障班列一路顺畅

“海关的高效监管服务为泉州中欧班列一路顺畅通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过去一年多,为了保障中欧班列稳定运营,泉州海关坚持守国门促发展,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形势新要求,开辟发运“绿色通道”、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泉州海关负责人回忆,虽然当时开行准备时间较短,但他们通过密切与铁路、货运企业及口岸海关沟通,建立健全多部门高效配合机制,并聚焦企业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实时为企业答疑解惑,并制定针对性监管通关方案。同时,开辟绿色通道,采取提前申报、收发货人免于到场查验、转关无纸化等措施,实现货物“即到、即查、即放、即转”,助力企业实现无感快速通关,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新通道。

不仅如此,泉州海关还积极协调解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从综保区至晋江陆地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企业自行运输问题,进一步拓宽中欧班列辐射范围,实现来自厦门综保区3家企业88个标箱623.03吨、价值2746.98万元的货物经泉州中欧班列出境。

该负责人表示,泉州中欧班列的开通,拓展了泉州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实现“海丝”与“陆丝”无缝对接,助力“泉州制造”走向世界。截至目前,泉州海关共监管泉州中欧班列15趟,共计1498个标箱,货重8097.18吨,货值1.96亿元,主要货物为婴儿纸尿裤、鞋服等轻工产品,并把中欧班列主要出口商品货物产地从以泉州为主,拓展到厦门、福州、漳州地区以及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周边省市。

□讲述

是“直通车”

也是“加速器”

泉州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让泉州商品走出去,也让欧洲商品能走进来,促进企业供应能力的不断提升。班列开通以来,得到广大企业的青睐与欢迎。

“俄罗斯是美佳爽主要的产销国之一,泉州中欧班列实现家门口就能搭乘国际班列,且舱位相对有保障,运输时间大大缩短,企业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企业很欢迎。”美佳爽(中国)有限公司货物总监表示。

“希望中欧班列能加密班次,助力更多产品通过泉州中欧班列走向欧洲和中亚市场。”泉州天娇妇幼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吴静荣表示,中欧班列相比海运而言时效提高一半以上,更受客户偏爱。

泉州海关负责人表示,泉州海关要以中欧班列移到兴泉铁路黄塘站首发为新契机,指导推动兴泉铁路黄塘站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通过泉州中欧班列开拓欧洲和中亚市场提供高效监管服务,力争把中欧班列打造成“泉州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的“直通车”、外向型经济的“加速器”,加快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泉州外贸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