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 李莹 文/图) “观测点动植物反应、水位水温等正常,观测环境良好。”近日,泉州鲤城区在百源清池边设立地震宏观观测点,鲤中街道清正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阮明萌是该观测点的观测员,每天清晨,她都会到百源清池“打卡”,观测水环境、生物等是否有异常变化。
据介绍,动植物异常观测是地震宏观测报的重要手段,大量的震例资料表明,地震发生前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例如地下水变化、动物恐慌不安、地声、地光等,地震宏观观测点的设立,正是为了有效观测到这类地震前的异常变化,为地震趋势分析提供更多的前兆依据。
“鱼类是地震宏观观测的主要对象之一,经前期实地考察勘探,我们发现百源清池占地面积大,且鱼苗种类多,在地震宏观观测上有很大优势。”鲤城区地震办主任张芳钎告诉记者,当前,鲤城区共有两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另一个位于金龙街道后坑社区大乡钓鱼场,“设置地震宏观观测点是落实地震群测群防的重要举措,特别是百源清池位于古城,人员密集,可以更好地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其中,方便观测”。
每个观测点均配备一名观测员,主要负责地震宏观现象的观察与观测。“观测员观测到异常情况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排查,分析异常情况,为预报地震提供依据。”张芳钎介绍道,接下来,他们还将加强人员培训,严格落实地震宏观观测工作职责,合理处置应急突发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