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梁展豪
二手车商声称车辆在保,购入后发现已脱保一年多;车辆剐蹭后,预估的两千元维修费猛涨至七千元……你在买车、用车的过程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糟心事”?
《2022年福州市消费投诉十大典型案例》入选了这样两个与汽车相关的案例,我们一起来看看,遇到此类事件,该如何处理。
案例一:购置二手车 税费起争议
2022年3月5日,在福州市仓山区某汽车信息咨询服务部(以下简称“服务部”)的介绍下,陈先生购买了一辆二手车,工作人员声称车辆“保险年检到明年5月”。支付全部购车款项后,陈先生查询发现,原车主从2021年就已脱保。
随即,陈先生联系服务部工作人员及原车主代理人,但他们一再推脱责任,称与其无关。交涉未果后,陈先生向福州市消委会进行投诉,要求该服务部赔偿其为此额外缴纳的保险及税费1694.12元。
接到投诉后,福州市消委会介入调查调解。最终由服务部一次性赔付陈先生720元。
评析与提醒
本案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认为该服务部在交易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与实际不相符的保险年检信息,诱使消费者购买二手车并完成交易,客观上造成了消费者的财产损失,因此消费者要求该服务部作出赔偿的合理诉求应当予以支持。
鉴于二手车均为非标品,各车情况均不相同,因此提醒消费者在购置时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宣传,最好实地看车试车,必要时可邀请有经验的老司机或专业人员陪同验车,并查验相关证件,方便的话可向保险公司询问车辆维修及出险记录,对于销售人员承诺的事项,应留存证据并要求写入车辆买卖合同,以免事后产生纠纷。
中介人员在向消费者推介二手车前,应对相关的车辆信息进行核实,不得为了促成交易而向消费者作虚假表述或提供容易产生误导的信息,否则中介机构需为此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二:修前说两千 修后要七千
2022年5月31日,消费者温先生投诉称,5月24日,他驾驶的车辆与别人发生刮擦,4S店工作人员告知,约2000元即可修复。
5月29日,温先生接到4S店电话通知,说车辆已修好了,维修费合计7000多元,因车辆没有投保车损险项目,因此维修费需由温先生自行承担。温先生对此不予认可,认为4S店涉嫌强制消费,于是向福州市消委会求助。
经调解,温先生支付车辆修理费3000元,其余费用由保险公司和4S店分担。
评析与提醒
本案中,保险公司及4S店没有事先通知消费者并征求其同意就进行维修,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因此消费者积极主动维权,拒绝保险公司及4S店的强制消费行为应当予以支持。
在此,提醒消费者在为车辆投保时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个人经济条件、风险接受能力等,向专业保险机构办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车辆损失险等险种,合理规避车辆驾驶可能带来的损失,切勿为了省小钱而最终却花了大钱,同时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应了解车辆所投的保险,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并配合做好勘验理赔及定损确认。保险公司要及时告知消费者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畴以及定损项目、修复方式、配件类型、维修价格等并由消费者签字确认,确保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维修单位的权利,切实提高保险行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