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综合北京青年报、钱江晚报、北京晚报、齐鲁晚报
旅日大熊猫香香、永明、樱浜、桃浜近期陆续回国,旅美大熊猫“丫丫”的回国之路也一直牵动人心。昨日,两条最新消息冲上热搜,分别是“美国将公示丫丫乐乐回国证明”“丫丫回国后将住进妈妈曾经的家”。此前有报道称,在美国孟菲斯动物园的“丫丫”拟定不晚于4月7日回国。
除了美国和日本,英国和芬兰也计划归还大熊猫……近期,“如何保护大熊猫”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多国为什么扎堆归还大熊猫?大熊猫作为我国特有的古老物种,已在地球上至少生存了800万年。那么,大熊猫在古代也是国宝么?它们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故事?
不愧是你大熊猫
曾用名多达30个
若是在古籍中搜索“大熊猫”三个字,几乎很难找到相关记载。难不成古代没有大熊猫?还是古人压根就没见过大熊猫?好在考古专家曾在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发现了始熊猫的化石,后又在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发现了大熊猫的上颌骨和牙齿。原来早在800万年前,大熊猫就已经存在啦!至于为什么史书上没有相关记载,这是因为大熊猫在古代的名字实在太多了。
现代人真的是难以想象,大熊猫这种胖乎乎、圆嘟嘟的萌物在古代居然被叫成猛氏兽、猛豹、貘、貊、白熊、花熊、白豹、白罴、文罴、银狗、华熊、花头熊、竹熊、杜洞尕、峨曲、角端、执夷、食铁兽、驺虞、貔貅……这些听起来无比英武神勇的名字在史料文献中居然多达30多个。
在这么多名字中,古人最爱用“貘”以及“玄貘”“貊”来称呼大熊猫。古人对于大熊猫的记载,侧重于它的形态食性以及产地。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描述道:“貘似熊,黄白色,出蜀中。”说出了大熊猫的颜色以及产地。
至于冷门一些的小名,如“杜洞尕”“洞尕”等,这些可是咱们少数民族同胞给起的,其中“尕”有小、漂亮、可爱的含义,多用于长辈对小辈的爱称,足可以见大熊猫是有多讨人喜欢。
那么它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叫“熊猫”的呢?这还得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说起。某天法国博物学家戴维在四川得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奇兽标本,他暂时取名为“黑白熊”,后就寄回了欧洲研究。至1900年,大英博物馆检验了这个标本的头骨和四肢骨骸,认为这个动物与其他的熊类不同,属于新的物种,于是改名为“Giant Panda”,翻译过来就是猫熊。后来怎么又变成了熊猫,有一说法称是中外书写方向的差异,外国人从左往右读“猫熊”,咱们就从右往左念“熊猫”。这一说法没有得到确切的考证,但这样叫起来还真是可爱得要命。
不愧是你啊大熊猫,连名字都有这么多,各有各的来路。
传闻中的猛兽
最爱偷吃铁锅
估计如今靠着卖萌为生的大熊猫们压根就没有想过,它们在史书上的形象居然是猛兽,闲下来最爱干的“恶作剧”是跑到老百姓家里偷吃人家的铁具。
在很多史料文献中,古人都将大熊猫描述为体型庞大的猛兽,同样也是珍兽。如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提及,当年汉武帝在上林苑中养了各种奇珍异兽,有四十多种,其中大熊猫的勇猛居然能名列前茅。而在《山海经》中,关于“兽多猛豹”的注释为:“卭来山,今在汉嘉严道县,南江水所自出也。山有九折坂,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駮,亦食铜铁也。”
这段注释中提及的地区,也正是现代大熊猫分布的两个主要区域,而最后一句“亦食铜铁也”听起来有点让人震惊。这大熊猫除了吃竹子,居然还吃铁?不止是《山海经》,晋代郭璞在《尔雅疏》中也记载过大熊猫“能舐食铜铁及竹骨”。是的,你没看错,古代传闻中的大熊猫闲下来没事做,就跑到老百姓的家里,专门偷吃人家厨房里的铁锅。这个情形被记载于清代《房县志》中,称同治四年,有一种貘兽跑到县城里,看到老百姓用铁造的农具就流口水,就连城门上的铁皮也不放过。
早在西晋起
就是和平友爱的象征
大熊猫在古代可是被视为一种义兽。这还得从西晋时期说起,当时大熊猫被称为“驺虞”。那么,大熊猫在古代是如何当“和平使者”的呢?据《资治通鉴·卷六》记载:“晋制,有白虎幡、驺虞幡。白虎威猛主杀,故以督战;驺虞仁兽,故以解兵。”在打仗的时候,只要有一方举着“驺虞旗”,就代表说:“这仗不打了,不打了,求和解!”
到了唐代公元685年10月22日这天,武则天曾经将一对大熊猫的活体等作为大唐的国礼赏赐给了日本。这是目前历史有详细记载的,大熊猫第一次作为和平友爱的使者走出国门。至明清时期,史料上仍然有大熊猫为义兽的记载。尤其是明永乐、宣德年间,曾经还出现了三次“驺虞热”,这个行为被称为“驺虞献瑞”,古代文人还为它写了《驺虞颂》《驺虞诗》。
到了20世纪50年代,作为人人都爱的国宝,大熊猫“再次出山”,它们多次出国担任友好使者,为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样,保护全世界的大熊猫也成了现代人的使命。
□数据
“熊”丁兴旺
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关爱以及大熊猫中外科研合作计划的推动下,全世界熊猫种群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截至2022年底,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73只,较十年前增长近一倍。作为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从20世纪80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随着大熊猫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平台的不断扩大,大熊猫繁殖技术的日益成熟,大熊猫海外家族也“熊”丁兴盛。越来越多的熊猫宝宝出生在海外,目前境外已成活21只大熊猫幼崽。
□科普
野外大熊猫统计靠“便便”
大熊猫被称为“竹林隐士”,平时很难见到,野生大熊猫数量是如何统计的?
主要靠大熊猫的分泌物:便便。大熊猫粪便里有一节节咀嚼消化后的残余,业内称为“咬节”。咬节长短跟熊猫年龄相关:咬节长的年龄大,咬节短的年龄小。再结合粪便间的距离,就可以来识别个体。比如,当野外两团粪便的距离大于1.5公里,可直接判定为两只个体;如果距离小于1.5公里,但咬节长度差异大于2毫米,也可判定为两只个体。
□知多一点
大熊猫近期为何扎堆回国
近期,多国扎堆归还大熊猫,是因为养不起“国宝”了吗?盘点现居海外的66只大熊猫,发现这完全是误解。
新中国成立后,20余只大熊猫成为“友好使者”,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之路的意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更好保护大熊猫,我国进一步宣布停止商业目的的熊猫出租,海外各国仅能在繁殖、保护、研究的前提下向中国租借大熊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还有66只大熊猫旅居海外。其中,11只大熊猫旅居美国。日本租借的大熊猫数量也比较多,共有9只。
大熊猫变为“科研交流大使”后,租借时长受到严格限制,需要与中方签订大熊猫繁殖研究合作协议,一般租借一对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猫,以10年至15年为周期,到期后可适当续约。如果租借时期熊猫产崽,熊猫宝宝也归中国所有。近期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归还大熊猫,属于协议到期后正常归还。例如“丫丫”2003年抵达美国,2013年续签10年协议,按计划今年回国。“丫丫”如今已进入老年阶段,超过野外大熊猫的预期寿命近10年,现在是叶落归根的时候了。
受疫情影响,部分大熊猫的返华日期略有延迟。“香香”按计划原定于2020年12月底归还中国,但因疫情延期至今年。与之类似,旅美大熊猫“美香”“添添”和旅英大熊猫“甜甜”“阳光”也将在年内协议到期后返回中国。
预计今年,至少有9只大熊猫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