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实习生 吴湘湘 文/图
泉州鲤城区,拥有旅居海外的侨胞近33万人,是福建省的重点侨乡之一。在这里,相继涌现出“救国十八友”盟主沈鸿柏、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司马文森、“塞班王”陈守仁、当代艺术大师蔡国强等众多侨界翘楚。百年来,遍布世界各地的旅外侨胞情系桑梓、回报家乡,是鲤城建设“品质名城·现代都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开年来,鲤城区认真落实省委、市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聚焦“引侨资、汇侨智、聚侨力”部署要求,结合“活古城”“战江南”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侨商、侨领优势资源,高效推进“抓开放招商 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
侨领代表成“泉州市招商大使”
近日,在泉州市粤港澳招商推介会上,联泰集团副主席,斯凯奇中国、韩国及东南亚首席执行官陈伟利先生作为侨领代表的发言视频,刷爆了泉州人的朋友圈。
“泉州是我的家乡,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联泰集团的起源地,泉州人,要为家乡来作贡献。”作为“泉州市招商大使”,陈伟利积极动员各方加入家乡建设队伍,推动泉州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会上,陈伟利分享联泰集团投资泉州的成果,从1965年成立初时的一家船务贸易公司,到横跨零售、渔业、旅游、地产、物流运输等的大型跨国企业,长期以来,陈守仁家族始终情系桑梓,支持家乡的慈善福利、文教事业发展。仅过去一年多里,联泰集团与鲤城区陆续签订利德凯商业、斯凯奇园区运营中心、王宫历史文化街区、华侨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基地、斯凯奇智慧工厂等多个招商项目,投资额超30亿元,其中利德凯商业公司2022年纳税达1.06亿元,充分发挥了侨领的积极带头作用。
打造国内第一条华侨历史文化街区
3月9日,记者走进陈伟利的家乡鲤城区江南街道王宫社区,这是他94岁的父亲陈守仁从小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有代表泉州华侨史、邮政史、金融史的重要史迹——王顺兴信局,是“中国侨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申报文本的组成部分,也有多次登上春晚舞台的王宫拍胸舞。
为回馈建设家乡,陈守仁家族与鲤城区共同推进并启动“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计划通过街区建设,突显下南洋奋斗精神,弘扬华侨家国情怀。目前,该项目整体规划方案设计初稿已完成,由华侨文化展示区、休闲产业区、社区消费提升区三个部分组成,总建设用地约90亩,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依托辖区历史资源,建设侨批档案馆、非遗剧场和修缮古民居,通过活化利用历史遗产,打造国内第一条华侨历史文化街区。
“一把手”带头招商,多措并举引侨资
陈伟利先生及身后的陈守仁家族只是泉州众多侨商、侨领回馈家乡、拥抱家乡的一个缩影。为团结凝聚海内外侨界力量,促进更多侨资、侨智、侨力汇聚鲤城,鲤城区多措并举引侨资,为发展添动能。
记者了解到,鲤城区利用节假日异地鲤籍企业家返乡和企业恳谈会等契机,主动对接海内外鲤籍乡贤、华人华侨社团。春节期间,走访乡贤、企业家200余人次,举办新春座谈茶话会26场。建立“早午晚餐会”机制,通过主要领导周会见、产业小组月餐会、重大产业企业集中座谈等形式,增进政企交流,帮助解决企业发展困难。依托宗教文化资源,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以文化传播带动旅游和经济贸易共融发展。同时,依托闽台商会,推动星光国际、太平洋百货等知名品牌来鲤考察文商旅综合体项目,助力侨青回鲤创业。
此外,鲤城区“走出去”带动侨资回归,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充分撬动海外招商资源。经过多轮洽谈,1月17日,陈伟利代表陈守仁家族签约泉州首个“华侨+文旅”项目——华侨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基地项目,为江南新区加速更新打好开局。此次签约,既是陈守仁家族惠泽家乡的又一善行义举,也是响应泉州市委、市政府号召,充分发挥“侨资侨智”的积极实践。
组建全省首家区级欧美同学会
今年2月,鲤城区主要领导还带队赴粤港澳招商考察3次,拜访香港联泰集团及爱国侨领陈守仁博士,走访芨影科技、港中旅集团等企业,围绕文旅产业策划运营、医疗健康提质发展、投资基金管理、乡贤回乡投资等方面深入交流,与1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投资220.3亿元,并协助嘉鸿集团、宏帆集团等企业扩展了85亿元订单。近期正着手策划赴东南亚及欧美国家招商,进一步发挥菲华泉州公会、印尼印中商务理事会等海外社团、商会的优势资源,全力促成优质涉侨项目落地建设。
同时,借助海外同乡会、校友会等渠道,挖掘留学生和海外科技人才资源,鲤城区组建全省首家区级欧美同学会(鲤城区留学人员联谊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利用“鲤城区海上丝绸之路交流平台”“海上丝绸之路南亚研究中心鲤城区基地”和“泉州市鲤城区锡兰文化促进会”等平台,积极参与“海丝情·中国梦”港澳台青年精英泉州故乡行活动,邀请有意来鲤投资的海外华侨华人、侨资企业负责人来鲤访问考察。成立港澳侨台招商联络组及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中心,架构凝聚侨资侨智通道,助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