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根据监测结果,近期我省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甲型中的H1N1亚型为主。全人群都对甲流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那么,要如何应对甲流?家里是否需要备药?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我省权威专家。
冬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要做好防护
省疾控中心应急所所长欧剑鸣主任医师介绍,冬春季是流感高发季,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型(H1N1亚型和H3N2亚型)和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流感病毒。相较于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众多,更易发生突变或重配,造成其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历史上多次大规模暴发的流感都与甲型流感病毒有关。近期我国多地流感患者增多就是由甲型H1N1亚型所致。
“每年都会有流感流行,很多人都感染过,身体存在一定免疫力,之后再次感染后症状就轻了。”欧所长说,感染流感后,短时间内身体会产生抗体,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新冠疫情3年多来,绝大部分人防护做得好,没有感染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全人群都是流感的易感人群,而且感染流感后比普通感冒的病程更长、症状更重,一些特殊人群还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要引起重视,做好防护工作,包括接种流感疫苗等。
警惕重症,使用抗病毒药物遵医嘱
感染甲流后,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可能伴有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丁海波主任医师提醒,如果体温超过39摄氏度,全身症状比较严重,比如发热、浑身酸痛和难受,甚至出现咳嗽、气短等情况,应该及时就医。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可能引起并发症,需要警惕。
治疗甲流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症状比较重的感染者、有重症高风险的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抗病毒药物越早使用越好,在48小时内用上效果最好。抗病毒药物总体安全性很好,但也有一些不良反应的问题。因此,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最好咨询医生。
□问答
如何预防甲流?
戴口罩,保持手卫生,注意社交距离,勤通风,是预防流感病毒的有效手段。幼儿园、中小学校,如果班上有孩子发烧,建议让发烧的孩子回家休息。
感染后怎么办?
出现流感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多饮水,饮食应易消化和富有营养。如出现持续高热或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