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新知 上一版 下一版  

全球AI技术狂飙

N科技日报 新华

北京日报 中国经营报

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的重磅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场”。开放人工智能公司(OpenAI)GPT-4迎来“首秀”;谷歌公司推出聊天机器人“巴德”(Bard)的测试版本,此前该公司就已经推出了医疗大型语言模型Med-PaLM,以及大型语言模型PaLM API和MakerSuite;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也于15日发布了一款类似ChatGPT的产品Claude;中国清华大学推出了支持中英双语的对话机器人ChatGLM;百度3月16日正式发布具备对话交互、内容创作、知识推理、多模态生成等能力的“文心一言”。此外,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准备新建一家实验室,致力于研发ChatGPT的竞争对手。

AI技术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物理学家组织网在22日的报道中列出了AI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些趋势:伴随各种AI模型竞相绽放的,还有资本的疯狂涌入;而随着各大公司加大对其产品的保护力度,透明度则不断下降;AI的强大能力和广泛应用也引起了各国政策制定者的重视,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应用场景丰富

去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AI再次登上技术舞台的中央。

短短两个月后,ChatGPT的月活跃用户就超过1亿人,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本月初,OpenAI发布了ChatGPT API,这将降低开发人员把ChatGPT集成到自家应用和服务的门槛。

OpenAI强调称,包括生鲜电商平台Instacart、跨境电商平台Shopify、照片分享应用Snap、单词背诵应用Quizlet等在内的一些公司已经率先接入ChatGPT API,用于提高客户服务、营销、教育等的效率及体验。微软日前也将ChatGPT4植入Office,推出Microsoft 365 Copilot。

在过去一周里,ChatGPT等技术“攻城略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美国软件服务公司Notion、社交问答网站Quora和搜索引擎DuckDuckGo已将Claude集成到其产品内。OpenAI最新发布的GPT-4的首批客户也包括语言学习应用程序“多邻国”(Duolingo)、摩根士丹利公司等,冰岛政府也在使用GPT-4保护自己的语言。

目前大概有650多家企业宣布接入“文心一言”,其中包含10家券商公司,标志着对话式语言模型技术在国内财富管理场景的着陆。

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AI的能力越来越强,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许多公司的透明度也变得越来越低。

最能彰显这一点的是OpenAI关于GPT-4的技术报告,该报告写道:“鉴于GPT-4等大型模型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基于安全考量,该报告没有包含关于架构(包括模型大小)、硬件、数据集构建、训练方法等方面的进一步细节。”

尽管如此,也有些公司公布了更多细节。如元宇宙平台公司(Meta)公开发布了LLaMA,并对商业用途提出了许可要求。Together公司推出了聊天机器人OpenChatKit 0.15,开发人员可完全访问其源代码以及训练机器人所用的数据集。清华大学的ChatGLM-6B也是开源的。

百度AI产品“文心一言”开启邀请测试后,作为对标ChatGPT的产品,迅速火出圈,目前来看,“文心一言”在中文领域展示了自然语言处理与多模态生成的诸多亮点。

资金大量涌入

AI技术和聊天机器人吸引了大量资金,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微软为OpenAI豪掷100亿美元。

据《福布斯》杂志15日报道,美国初创公司Adept AI Labs目前已经筹集了3.5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至少为10亿美元。今年2月份,谷歌向Anthropics投资了3亿美元。此外,本月Character AI从安德森霍洛维茨风险投资公司募集了2亿美元;2022年成立的Perplexity AI完成了一笔由恩颐投资公司领投的2500万美金的融资,融资后该公司估值将达到1.5亿美元。

Salesforce风投公司也启动了2.5亿美元的基金,投资了包括Anthropi、Cohere和You.com在内的一系列AI初创公司。

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是OpenAI公司联合创始人,2018年离开这家公司的董事会,曾称ChatGPT“厉害得可怕”。财富净值大约1871亿美元的马斯克,已在讨论组建团队继续AI研究。

未来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全球竞争已趋白热化。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认为,ChatGPT未来有望演变成新一代操作系统平台和生态。这种变革似移动互联网从个人电脑到手机的转化,大部分计算负荷将由大模型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接管。这一新范式将影响从应用到基础设施各层面,引发整个产业格局的巨变,大模型及其软硬件支撑系统的生态之争将成为未来十年信息产业焦点。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用“代际升级”来描述AIGC带来的变革,在他看来,未来两三年AIGC产业将高速发展,带来移动互联网功能的进一步升级和变化。

多国制定蓝图

这些AI模型成为很多媒体的“常客”,也吸引了世界各国决策者的注意。

2022年10月份,美国白宫发布了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近日,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亚历山大·马德里向美国众议院网络安全、信息技术和政府创新委员会提出:“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小说,也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的技术。人工智能是一项已被广泛部署和采用的技术,它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需要思考如何塑造人工智能驱动的世界。”

在过去一周,英国宣布计划成立一个直接向首相汇报的基础模型特别工作组。英国政府同时也宣布将投资9亿英镑,打造一台百亿亿次级尖端超级计算机,还将研制自己的聊天机器人“BritGPT”。正如英国首相苏纳克所说:“像ChatGPT这样的基础模型开始展示出非凡的新能力……这是我们正在面临的新现实!创造、开发和利用这些新技术的竞赛已在全球蓬勃展开。”

衍生诸多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整体来看,AIGC未来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目前在内容质量、投入成本、隐私规范、版权归属等方面仍存诸多问题。

沈阳说,目前已发现ChatGPT存在局限性,如基于知识产权、版权限制,专业报道内容不够;应对重复性问题的能力不足等。

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澜舟科技创始人周明表示,在长文本生成、视频生成、融入世界知识等方面,还需更好的建模方法;通过加大模型参数增强AI能力,其训练和推理成本高昂,需要探索更经济、有效的性能改进途径。

此外,隐私保护问题备受关注。虎符智库研究员李建平认为,如同其他人工智能模型一样,AIGC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提升效率,也可能被滥用于剽窃、欺诈和传播错误信息等有害活动。比如,对网络安全行业来说,既可以用来生成恶意软件,也可以成为网络防御者的有力工具。

在规范方面,AIGC与人类的内容生产方式和效率差异巨大,也会出现版权归属、标准判定等新问题。技术的提供方和使用方应加速协同构建完备、可执行的技术应用规范。

周明说,人工智能技术专家需要与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及政府部门携手深度合作,搭建坚实的监管框架,才能推动AIGC更健康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