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名为“考研最大的遗憾”的帖子在网络引起关注,帖文显示,今年研究生考试报考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安徽考生,因飞往广州的航班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延误,缺考了于24日举行的研究生复试笔试。3月26日,该校计算机学院工作人员表示,因极端天气原因交通延误的同学,可向学院提交证明材料,按流程参加学院组织的复试。
此消息登上热搜榜,并引发大家对考研的关注。日前,2023年考研国家线和部分高校的校线陆续发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今年的国家线和部分学校的校线,多个专业出现了“跳水”现象,有专业下降44分。这是不是意味着竞争激烈的研究生招考热度有所下降?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解读。
考生:考研最大遗憾 在机场崩溃大哭
“考研最大的遗憾,是复试还没开始就已结束。”安徽考生小刘介绍,自己在22日看到复试消息后,便购买了23日的机票,但因为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他只好在机场一边做复试准备,一边等起飞。直到夜里航班仍未能起飞,他意识到已无法及时赶往复试,便在网上分享了这一经历。
小刘说,从去年2月份,他就确定目标要报考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复试分数和排名出来后,他排在10余名,而招生计划有20多个名额。小刘怎么也没想到复试的时间如此紧迫,恶劣天气直接造成他今年无法参与复试的遗憾。
“复试时间是24日一早,有的通知是21日晚上近10点,学校官网是22日才公布,学信网的复试通知消息更是23日下午才送达考生。如果我没在22日看官网,那连24日一早的机票都来不及订了。”小刘告诉记者。
据小刘提供的机票及延误短信显示,他从合肥新桥机场出发至广州白云机场的航班,在23日被多次提示延误。“早上先是从9点延误到10点,后来又延误到下午3点,后来说是5点,最后一直陆陆续续延误到晚上12点后取消了。我当时也查过去广州的其他方式,但几乎所有方案都来不及。”
小刘告诉记者,直到确认自己无法赶得上复试后,自己崩溃得在机场大哭,“觉得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自己的努力”。
3月26日下午,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人员回应,学院请示学校后,经研究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后,学校决定批准因极端天气原因交通延误的同学,可向学院提交证明材料,按流程参加学院组织的复试。学院昨天下午已主动联系了受极端天气影响的同学。
焦点一:多数热门学科国家线降幅较大
误机不能参加考研复试的相关话题随后冲上热搜,由此也引发人们对今年考研的关注。对比往年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专业考研的国家线都有所下降,一些热门学科分数线的降幅较大。
例如学术学位类中的经济学下降了14分,医学(不含中医类照顾专业)和管理学下降了13分,理学和中医类照顾专业下降了11分;专业学位类中的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专业下降了14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专业下降了13分,中医和工程管理专业下降了11分……
但也有部分专业的国家线上涨,例如学术学位类中的哲学、艺术学和体育学;专业学位类中的审计、体育、会计、图书情报和艺术。
还有一些专业的国家线与去年保持一致,例如学术学位类中的历史学、工学(不含工学照顾专业)、工学照顾;专业学位类中的文物博物馆、建筑学、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
焦点二:部分高校的复试线也明显下降
日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自主划定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也相继公布了本校2023年考研复试分数线。与2022年相比,复试分数线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
浙江大学的15个学科门类/专业的复试分数线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5~20分,其中文物与博物馆、农业、兽医、风景园林、药学专硕的复试分数线降幅最大,下降了20分。
清华大学的公共卫生专业学位复试线从359分下降到315分,下降44分;应用心理专业学位从386分下降到350分,下降36分;金融专业学位从403分下降到369分,下降34分。此外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等均出现下降20分以上的趋势。应用统计专业学位复试线虽然较去年下降15分,但仍以405分成为清华大学复试线最高的专业。
北京大学学科门类/专业下降幅度多为5~10分。而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从355分到395分,上涨40分,成为上涨幅度最大的专业,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复试线最高的专业。
焦点三:分数线下降 并不意味考研热度下降
分数线下降,原因是什么?一位大学招办主任介绍了其中的原因。今年的考研分数线下降,很大原因是为了避免大量的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
考生报考名校研究生,要先过国家研究生复试线,再过34所名校自主划定的分数线,很多名校还设置了学院线,最后考生才能成功进入复试。而报考一些普通院校的研究生,一般只要过国家线就可以参加复试。
通俗地讲,名校一般希望国家线越高,这样能尽量招收一批成绩好的考生。但国家线提高,意味着一些普通院校招不到足够的研究生新生,因为国家线太高,很多学生被拦在了门外。这样的后果,使这些普通高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做好研究生招生的调剂工作。
降低国家线,将意味着普通高校能吸收到足够多的生源,不再需要调剂。这也意味着今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更加理性,不要一味冲刺上名校,将调剂作为保底手段。
这位老师说,今年分数线下降,并不意味着考研热度下降。今年有400多万学生报考,创造了报考的新纪录。
焦点四:出国热会让考研冷下来吗?
还有高校老师说,在未来三五年内,研究生招生将一直会保持着目前这种行情,竞争会很激烈。
“目前我们国家研究生招生数量在100万左右。短期内要提高很难。但报考研究生的数量一直保持高位,研究生报考会很卷。”
这位老师补充说:“报考部分专业的研究生,也许热度会下降,竞争不那么激烈。比如工程学类,我们国家要成为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工程学科的高端人才。这一类的硕士招生数量将来会比较大。”
很多家长猜测,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出国热,会否导致研究生热度下降,这位老师分析说:“后疫情时代,出国数量虽然多起来,但对考研热不会有很大影响。相比考研四五百万庞大的基数,出国学生的数量比例小,影响也小。”
(综合扬子晚报、广州日报、央视网、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