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长眠64年 他终于等来了亲人

广东籍钟敬凡烈士牺牲64年后,家人终于找到他的安息地——南安水头革命烈士陵园

依照家乡习俗滴血认亲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文/图

“爸爸,我们来看你啦!”清明节前夕,67岁的钟振荣带着妻儿从广东茂名赶到南安市水头革命烈士陵园,在父亲钟敬凡的墓前长跪泣告。

1959年1月,钟敬凡在“炮击金门”时牺牲,时年26岁。牺牲时,他唯一的儿子钟振荣才4岁。半个多世纪以来,钟振荣一直没有放弃要找到父亲安息地的念头。

2021年,钟振荣的儿媳妇蒙茜在微博发布求助信后,在多位“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者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钟敬凡烈士的安息地。因为疫情的影响,钟振荣与父亲的“见面”又延了两年。

3月24日,在水头革命烈士陵园,海都记者见证了一场跨越64年时空,催人泪下的特殊“见面”仪式。

烈士墓前 一家人滴血“认亲”

24日一早,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钟振荣和妻子、女儿、儿子从所住酒店搭乘出租车,在志愿者王玉茹的带领下来到了水头革命烈士陵园。走到陵园一排靠左13号墓地前,钟振荣一下子扔掉了手中的雨伞,跪倒在墓前,泣不成声。

半个多世纪了,他终于找到了照片里才见过的父亲,只是,这一刻,他们隔着一块墓碑,父亲在里头,他在外头,任凭他泣告、呼喊,父亲再也不能回应他。

或许是淋雨后的冷,或许是“见”到父亲的激动,起身的时候,钟振荣浑身颤抖着,儿子赶忙上前搀扶他。

钟振荣的大女儿钟丽媛、儿子钟华涛从袋子里拿出准备好的祭品,一一摆放在墓前,跪拜祷告。随后,钟振荣的妻子冯海波拿出一枚针头,在每个人的手指上扎出血滴,依照家乡习俗滴血认亲。钟华涛说:“母亲觉得,64年了,对于从未谋面的家人,只有这样,爷爷才能认回亲人。”

雨越下越大,钟振荣一家久久地待在墓前,跪了起,起了又跪。

跨越半个多世纪 亲人从未放弃寻找

资料记载,钟敬凡烈士,广东省茂名县西茂坡乡车天洞村人,1956年2月入伍,1959年1月在炮击金门战役中光荣牺牲,牺牲时年仅26岁。

“爷爷1956年入伍,此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这一走就是一辈子。”2021年4月5日,钟振荣的儿媳妇蒙茜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求助信。她说,爷爷牺牲前是炮兵副班长,英烈网上的牺牲地为金门岛。爷爷牺牲后,奶奶一个人将孩子拉扯大,奶奶去世前希望能找到爷爷的墓地,和他合葬。

父亲牺牲时,钟振荣才4岁,他对钟敬凡的印象只限于一张仅存的证件照,遗憾的是后来搬家时这张照片也遗失了。长大后,钟振荣一直想找到父亲的安息地,后来他找到钟敬凡的战友,那名战友曾提出要带他到厦门一起寻找,可惜当时家里穷,出不起路费便耽搁了。再后来,钟敬凡的那名战友也故去,此事便像断了线的风筝,再无头绪。

2021年清明,他们一家回乡祭拜奶奶,回想起奶奶的遗愿,一家人对爷爷钟敬凡的想念之情愈加浓烈。当年,蒙茜偶然在网上看到了“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活动,便在微博上发出求助,当天就得到了回应,3天后,泉州的志愿者王玉茹等人在南安水头革命烈士陵园找到了钟敬凡的墓地。

两地志愿者 接力为烈士寻亲

知道钟振荣一家要来泉州祭奠钟敬凡,“我为烈士来寻亲”发起人、来自浙江的孙嘉怿特意赶到泉州洛阳镇。24日当天,她们和几位志愿者一起,陪着钟振荣一家到水头革命烈士陵园,为钟敬凡烈士献了花。

志愿者王玉茹说,2021年4月8日一收到求助信息,他们就来到泉州城东的革命烈士陵园查找。当天下午,在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确认了钟敬凡烈士埋葬于水头革命烈士陵园,并请水头的志愿者高再发前去核实拍照。

找到钟敬凡的墓地后,蒙茜在微博上写道:“半个世纪无头绪,大海捞针般的寻找终于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有了结果,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钟振荣大女儿钟丽媛在离开泉州时发朋友圈感慨:“愿人间太平,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痛苦的离散,没有撕心的呼唤。”

孙嘉怿告诉记者,7年来,志愿者们四处奔波接力,甚至还多次前往朝鲜,成功为1278名烈士找到了家人。在泉州,1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也已成功为68名烈士寻到了亲人。

“比起前辈们的牺牲,我们的付出微不足道。”王玉茹告诉记者,虽然历程很辛苦,但当与烈士亲人牵上线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