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牙冠竞价挂网结果出炉,入围均价327元。常规一颗种植牙的费用大致包括三项费用:种植体费用、牙冠费用和医疗服务费用。
种植体集采已于今年1月开展,平均降至900多元;医疗服务方面,此前国家医保局发文要求调控目标为4500元,加上这次牙冠竞价挂网结果出炉,综上粗略算来,完整种植一颗牙的整体费用,有望从过去的万元降到5000~6000元,降低50%左右。
记者了解到,通过多项措施协同发力,预计4月中旬,患者将全面享受到降价后的种植牙服务。
种植牙费用有望减半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医保局指导和协调下,四川省医保局牵头形成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采购联盟,集采范围覆盖全国。1月11日,种植牙集采开标工作正式启动。
据介绍,拟中选产品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与集采前中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5%,预计每年可节约患者费用40亿元左右。
“此前种植牙收费价格不太规范,经常出现一颗牙打包一口价收费,但是患者并不清楚其中各个部分多少钱。集采后价格体系将更加公开透明。”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蒋昌松说。
“种牙”不仅贵在牙本身,其附带的医疗服务费用也让不少公众望而却步。除了以集采形式降低种植体价格,国家医保局去年印发文件,明确三级公立医院单颗常规种植牙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目标为4500元,旨在通过发挥公立医疗机构价格“锚”的作用,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合理定价,让公众更加充分感受到“减负”效果。
据了解,口腔种植的费用大致分为种植体、牙冠和医疗服务三个部分,经过此次种植体集采后,预计种植一颗牙的整体费用(含医疗服务、种植体和牙冠)有望降低一半左右。
将建立价格监测预警机制
记者了解到,通过多项措施协同发力,预计4月中旬,患者将全面享受到降价后的种植牙服务。
“各省医保局官网将长期公布种植体集采中选价,方便患者对比民营医疗机构加价幅度,引导患者前往价格合理的医疗机构就医。”此次集采省际联盟联采办负责人说,倡导民营医疗机构加价适度,实现患者利益和医疗机构发展的共赢。
据介绍,为了推进集采效果扎实落地,各地医保部门将做好后续的价格监测工作。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还将建立价格预警机制,通过及时的信息披露等办法,引导民营医疗机构落实此次集采。
同时,各地医保部门也将对价格虚高、收费不合理、虚假宣传的医疗机构予以公开曝光,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制定符合市场竞争规律和群众预期的合理价格,真正让患者享受到集采降价实惠。
□划重点
种牙价格
=种植体价格+牙冠价格+医疗服务费
种植体
原采购中位价1500~5000元
中选后均价降至900余元
1月11日,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在四川开标,拟中选产品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与集采前中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5%。
此次集采汇聚全国近1.8万家医疗机构的需求量,达287万套种植体系统,约占国内年种植牙数量(400万颗)的72%。
此次集采共有55家企业参与,其中39家拟中选。集采前价格较高的士卓曼、登士柏、诺保科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5000元降至1850元左右,市场需求量大的奥齿泰、登腾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1500元左右降至770元左右。
牙冠
此前市场价300~1200元
入围均价327元
3月20日,四川省医保局组织的牙冠竞价挂网开标,有110家企业参与报价,其中107家企业获得拟入围资格,产品入围率为88%,产品入围均价为327元。
牙冠在种植牙成本中占比约为10%~15%,此前牙冠的主流市场价格区间在300元到1200元之间,最高的达2400多元。
此次竞价挂网的产品为单牙种植使用的全瓷牙冠产品,材质主要成分为氧化锆,包括白锆、彩锆(含单色彩锆和分层彩锆)产品。从拟入围企业名单看,中选产品广泛覆盖临床常用的牙冠原材料品牌,实现了与临床需求的良好匹配。
医疗服务
此前市场价7000~8000元
调控目标4500元
国家医保局在2022年9月公布的《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中强调,明确三级公立医院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调控目标为4500元。
截至目前,浙江、天津、福建、四川、安徽、河南、河北、湖南、内蒙古等多省份已相继出台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调控具体通知,调整后的价格均不高于4500元。
据央视新闻,厦门市医保局医疗服务价格处副处长叶喆喆提到,“此前厦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费用,口腔种植这块的医疗服务费用大概是7700元,这一次我们将目标价格定为4180元,整体降幅达到45%”。
综上粗略算来,完整种植一颗牙的整体费用,有望从过去的万元降到5000~6000元,降低50%左右。
□答疑点
集采降价后
其他环节会不会涨价?
种植体集采降价了,从“批发”到“零售”环节,会不会再涨价?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认为,在公立医院不存在这一问题,现在强调有序推进“技耗分离”,耗材“平进平出”。比如说采购价格是770元,未来在公立医疗机构销售给患者的价格也是770元,不会有任何的加价。
但是在民营医院是允许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一定程度合理加价的。另外,围绕种植牙全流程做好价格调控工作,从医疗服务到种植体,再到牙冠,加成的价格不会“天马行空”。民营医院本身的市场属性、竞争环境,也使得它不可能加出一个完全不合理的价格,那样的话患者也不会选择去他们那里种植牙了。
集采会不会
“按下葫芦浮起瓢”?
有公众反映,“种牙”除了牙体本身外,还有很多配套产品需要一起购买,不禁担心集采后会不会“按下葫芦浮起瓢”。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这次口腔种植牙集采以多部件组合成套采购,种植体产品系统包括种植体、修复基台、配件包,防范部分部件因未中标而短缺或因未纳入集采而涨价。
为了保障临床使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此次集采还根据医疗机构采购需求、企业供应能力和意愿适当开展分组竞争,将医疗机构需求量大且能全国供应的企业分为A组,其他企业分在B组,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为什么每年需求量
只有400万颗?
按常人30颗牙计算,我国20~44岁年龄层平均缺牙0.4颗,55~64岁群体人均缺牙3.73颗,65~74岁人均缺牙7.5颗,但为什么国内每年却只有400万颗的种植牙需求量?
蒋昌松表示,总的来说,中国种植牙的需求量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低,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种植牙的价格比较昂贵,尤其是在大城市、大医院,种一颗牙基本上要1.8万甚至2万元以上的价格。因此不少老百姓种不起牙,也很难种得上牙,反映在需求量上,相对来就比较低。
集采落地后种牙
就是千元级别?
目前在大城市、大医院,种一颗牙可能要1.5万到2万元之间的水平,集采落地之后就是千元级别了。但是每个地方会有一些差异,比如北京、上海种植一颗牙可能七八千元,在一些经济相对没那么发达的地方,可能四五千元也能做到。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中新社、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