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文/图
实习生 黄姗茹
历经三个多月试水,今年4月3日正式投入运营的泉州小橙共享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小橙出行”)因“故障率高”被市民吐槽,此事经海都报报道后引发关注。(详见海都报4月5日MA01版)
海都记者在追踪采访时意外发现,该批电动自行车的招标流程中,曾有人实名投诉质疑中标结果。
市民吐槽:“既不好用又很贵,扫码取车更麻烦”
海都报道泉州小橙出行“故障率高”后,引起市民广泛讨论。不少市民在该篇报道下方留言,吐槽自己的使用遭遇。有市民说:“(小橙出行)既不好用又很贵,扫码取车更麻烦了。”也有市民说:“电动自行车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试运营也已经好几个月了,至今还出现这样的问题,实在不应该。”
4月7日,海都记者再次上街验证,记者二人随机选择了刺桐路及泉秀街的三个基站进行测试。测试中,第一个基站测试的5辆车中,用车失败3辆,成功2辆;第二个基站测试2辆,成功1辆,失败1辆;第三个基站测试了3辆,成功1辆。
4月3日、7日,记者两次测试遇到的主要问题都是“刷卡成功,无法出车”。
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对泉州街头常见的三款电动自行车定价进行了梳理对比,发现“价差的奥妙”体现在时长方面:小橙出行起步费10分钟2元,超过每5分钟1元;滴滴青橘起步费10分钟2元,超过每10分钟1元;哈罗出行起步费15分钟2元,超过每5分钟1元。相比之下,小橙出行定价最高。
记者调查:招标流程曾被多人实名投诉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之前由捷安特运营的微笑自行车,运营权到期后已经收归泉州交发集团旗下的泉州市博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新增了小橙电动自行车后,该项目已由泉州交发智慧出行服务有限公司接手。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小橙出行已经在泉州市中心完成了5000辆电动自行车投放。
记者通过查询公开信息发现,泉州交发智慧出行服务有限公司所属的有桩电动自行车投放项目于去年6月发布了招标公告,总标的8717万元。2022年7月21日完成项目招标,中标单位为台铃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与泉州交发智慧出行服务有限公司核实确认,该项目标的——所投入的电动自行车数量为10000辆,当时由交发集团下属企业泉州市博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执行该事项。
记者在查询时,还意外发现泉州市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网站的公开信息中,曾有多人实名投诉该项目的招标流程存在问题。多名投诉人投诉的内容均指向中标公司技术演示部分存在造假行为。
其中,一名王姓举报人质疑:“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视频必须真实”,但“现场视频演示和实际现场留样产品功能完全不符合,现场视频演示的刷卡借还车、扫码借还车、临时停车等功能都是通过视频剪辑等技术手段制作而成”。
记者从泉州市国资委相关科室了解到,相关投诉事项属实,但相关企业已经对此进行了公开回复。记者了解到,泉州市博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此的书面回复是:经过核查,过程符合规定,对于该投诉不予支持。
小橙出行:
将尽快排查,完善相关技术
“使用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公众号中的快速通道反馈给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4月7日,记者前往位于丰泽区领秀天地妙街的小橙出行运营总部进行采访,相关负责人承认,目前小橙出行电动自行车在使用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该负责人说,小橙出行是在微笑自行车项目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基站的电桩大部分已经使用了七八年,存在老化不够灵敏的问题,公司将尽快进行排查,并完善相关技术。
对于市民吐槽“贵”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这个定价是公司经过对市面上各种类型的电动自行车调研后制定的,并已报物价部门批准。
记者发现,在海都报针对小橙出行故障问题的报道发布后,4月7日,泉州交发智慧出行官方微信连发两条关于使用问题的相关答复,表示将“持续优化公共电单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