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文/图
五年前,泉州陈大爷发现自己手颤抖、走不稳、肌肉僵硬,他以为是人老了的缘故;五年后,陈大爷已经走不了路,只能终日卧床,睡前还要服强效安眠药……实际上,陈大爷得了帕金森病,那些症状正是帕金森病初期发出的信号!令人扼腕的是,即使得知患病,大爷仍不重视,最终酿成苦果!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医生提醒,帕金森病不仅影响身体的运动功能,还会影响情绪与智能,及早发现、早期医治,至关重要。
查出帕金森病没重视 五年后只能终日卧床
70多岁的泉州陈大爷,儿女双全,有退休金,生活有老伴照顾,妥妥的优质老年生活。不过,五年前,陈大爷发现自己变得有点“奇怪”:坐着坐着,手就自己抖起来;关节变得僵硬,翻身有点困难;肌肉感觉发紧,写字歪七扭八的,还越写越小;老伴还说他表情呆板,眼神发直,有点吓人……
不过,陈大爷是个乐天派,他觉得人一老,身体机能退化,自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医生告诉他,考虑“帕金森病”,建议长期门诊随访,坚持服药治疗。然而,这个结果没能引起大爷的重视,相反,他认为自己乐观积极,喜好运动,食物均衡,生活方式健康,有利于康复,因此对药物治疗是吃一顿忘一顿。
五年下来,他走路越来越缓慢,还容易跌倒,腰也弯了,身体变得佝偻——一项系统性回顾研究表明,约有1/3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脊柱姿势异常,从而增加患者跌倒的风险,降低生存质量并增加医疗负担。
不仅如此,陈大爷还出现了严重睡眠问题,半夜睡觉经常拳打脚踢,让旁边的老伴苦不堪言。现在,陈大爷只能终日卧床,下床行走成了奢望。而且,因为睡前要服用强效安眠药,老人白天的精神状态差,智能也明显减退……陈大爷悔不当初!
65岁以上患病率为1.7% 适时服药运动病情可控
据了解,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异常为主要特征。调查发现,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有22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居世界第一。帕金森病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杀手”。然而,该病在我国仍处于“认知度低、就诊率低、诊断率低”的状况。
“很多患者会忽视颤抖、走不稳、上肢无力等症状,认为是老年人常见的毛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就诊不及时,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泉州市第一医院老年病分院神经内科吴志生主任介绍,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三个核心运动症状: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其中,运动迟缓是必备的,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两项症状中至少存在一项。
“如果确诊,也不必惊慌失措。虽说目前尚未有根治的药物,但患者抱着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在医师的指导下,适时服药、运动,做帕金森保健操等,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吴主任强调,帕金森病的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还需要长期管理,建议患者家庭成员共同面对,关爱老人,共同抗击帕金森病。
□小贴士
家有帕金森病人 应这样调养护理
家有帕金森病人,该如何调养护理呢?泉州市第一医院老年病分院神经内科吴志生主任从饮食、衣着、锻炼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饮食方面:均衡饮食。每日食谱应多种多样,多吃杂粮和蔬菜瓜果,适量补充奶类和豆类。每天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和水防止便秘。为避免影响药效,牛奶等蛋白质尽可能放在晚饭中或睡前摄入。喝冷饮可选用有弹性的塑料吸管,喝热饮用有宽把手且质轻的杯子。
衣着方面:日常的穿戴要尽量宽松,以方便为主。比如,选择容易穿脱的拉链衣服,不要穿套头的衣服,避免用细小的纽扣。尽量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不要穿橡胶或生胶底的鞋子。只要自己能穿衣服就自己穿,穿、脱衣服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肌肉的方法。
锻炼方面: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用手指旋转钢球或胡桃,或用双手伸展握拳运动,也可以进行散步、拉划船器、玩球等活动,还可以踩脚踏运动器,做伸背活动。处于早期及中期的患者,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游泳、拉伸体操、快走以及帮助平衡的康复锻炼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改善平衡功能,同时强化肢体及躯干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