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
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期间,在广州松园聆听了古琴演奏家李蓬蓬以千年古琴“九霄环佩”演奏的《流水》(详见4月11日A08版)。循着悠扬婉转的琴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马克龙来到白云厅,听千年古琴奏千年绝唱,品千年茶韵论千年兴替。现场视频显示,马克龙驻足聆听悠扬婉转的琴声,若有所思。一曲作罢,马克龙还专门问起这首乐曲的名字。在得知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后,马克龙表示希望将曲子的名字记下来。
目前,全世界的伏羲式“九霄环佩”唐代古琴有四张,其中三张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而在广州亮相的这张“九霄环佩”为收藏家泉州人何作如先生收藏的唐琴,距今已有1267年。
引领风骚的闽派古琴
古琴在中国有近3000年的历史。《诗经·国风》有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琴亦称瑶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而闽派古琴则是中国九大琴派之一,自宋以来即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而后元明清得到继承与发展。明代刘珠著录《丝桐篇》论述琴学流派,其中所言:“近世所习琴操有三,曰江、曰浙、曰闽……”此即“闽派”一词在文献中的最早出处,亦可见当时琴学流派中已有“闽派”之称。
据记载,宋代的福建琴人有南溪徐理、大儒朱熹等十余人,朱熹曾撰著名琴学论著《琴律说》,还创作过三首琴曲,其中尤以《碧涧流泉》最广为流传。朱熹还会斫琴,现浙江博物院就收有朱熹所斫之古琴。
而“闽派”提法正式出现,则是在明代,代表性琴人有永安杨表正、福清朱宗明、晋江李贽、莆田杨日等三十余人。
到了清代,古琴又一度发展,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琴家,先后出现诸多流派,影响较大的有浙派、苏(江)派、川派、闽派,称为四大派别。这一时期的闽派古琴代表人物,为清代道光年间的福建浦城人祝凤喈。
祝凤喈19岁初始抚琴,经三十余年磨砺,自成琴风。他任浙江东防同知时,宦游江浙大地,琴不离身,以琴交友论道,名噪一时。他在浦城故居拥琴数十张,筑十二琴楼贮藏和弹奏,并接纳四方游人,与天下琴人、词家、诗客、名士共商音乐、交流艺术、切磋技艺,增进友谊。林则徐途经浦城时,曾特地造访祝凤喈,两人在祝家花园推心置腹,吟咏唱和,不觉天亮,传为美谈。他所著《与古斋琴谱》与其徒弟上海邑庙玉清宫道人张鹤所著《琴学入门》的流传,使闽派古琴艺术走向大众,得到更大的发展。
当代古琴教育博采众长
古琴艺术流传至今,有着怎样的新发展呢?
福州南薰琴院的陈玉微老师介绍,如今的古琴艺术教育已经不再那么讲究流派,而是鼓励学员集百家之长,学习各门派先师的独特指法与情绪表达,融合发展。“门派是过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产物,技艺只能师徒相传,自成一派。而今信息通达,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古琴技艺的学习,更应博采众长。”
想要来学习的人,对古琴有着各种的期待:有人是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古琴演奏,觉得是十分雅而有趣的技艺;有人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琴棋书画”琴为首,便要学习古琴;有人是想要一圆儿时的乐器梦,出于对古琴更好入门而来学习……但入门之后真正能坚持下去的并不多。
作为一种乐器,古琴的进阶需要长而持久的练习,“但当今社会节奏太快,坚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另外,年龄太小也学不了古琴,因为古琴较大,作为弦类乐器,年幼也无力按压。“虽然现在学乐器都爱讲求‘童子功’,但琴院不建议8岁以下的小朋友学古琴。”陈老师说,古琴的学习与弹奏,是一件急不得的事。
弹奏古琴有一种仪式感
接触古琴确实会给人带来情感的陶冶。不少人在琴院的分享会上表示,弹奏古琴作为生活的一种调剂,让他们在纷繁的事务之外更容易静心,获得平和安宁的体验。
古琴、插花、茶道……工作之余对传统文化的追寻给予了人们面对自我的时间,人们得以放下外务,静心感受。“生活有时需要一点仪式感,古琴也有这样一种仪式感。”陈老师说。琴院举办音乐会与体验课,让对古琴有兴趣的人们来感受,进而由了解到热爱。“我自己也是在大学时接触到古琴音乐会,感受到古琴之美,进而拜师学琴的。”如今,古琴已经陪伴陈玉微老师8年。
在她看来,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古琴元素,让古琴这门技艺更多地走入大众视野。她也希望这一次“九霄环佩”在马克龙访华过程中的大放异彩,能成为古琴进一步走向大众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