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焦点 上一版   

航天专家出国被策反 出卖涉密资料

今天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机关公布一批危害国家安全典型案例

N环球时报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今天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新阶段,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互动,人民群众安全需求更趋强烈、更加多元的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机关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快构建工作新格局,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依法防范、制止、惩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机关提醒广大人民群众,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警惕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共同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屏障。

警惕“国门”之外的圈套陷阱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公民出国学习、工作、旅游也越来越方便。记者从国家安全机关了解到的案例显示,“国门”之外不仅有异域风情、美景美食,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也看准一些人出国后放松心理戒备的时机,趁机设置圈套陷阱,对我国公民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给我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了风险隐患。

赵学军是一名航天领域的科研人员,在赴国外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一步步拉拢策反,出卖科研进展情况,严重危害我国家安全。起初,对方只是约他吃饭出游、赠送礼物。随着双方关系拉近,对方不时向他询问一些敏感问题,并支付不菲的咨询费用。赵学军临近回国前,对方向他亮明了间谍情报机关人员身份,将赵学军策反。随后,该国间谍情报机关为赵学军配备了专用U盘和网站,用于下达任务指令和回传情报信息。

赵学军访学结束回国后,在国内多地继续与该国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多次见面,通过当面交谈及专用网站传递等方式向对方提供了大量涉密资料,并以现金形式收受间谍经费。不久后,赵学军的间谍行为引起了国家安全机关注意。2019年6月,北京市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赵学军采取强制措施。2022年8月,人民法院以间谍罪判处赵学军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万元。

上述案例中,赵学军是因航天领域专家的身份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重点关注,进而拉拢策反。但与此类案件所不同的是,近年来,境外一些组织机构利用个别人对外国生活的向往,诱骗我国公民至国外,逼迫其从事污蔑抹黑我国家形象的活动,严重危害了我国家安全和公民人身安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安全问题专家李伟表示,无论是因蝇头小利逐渐落入圈套,还是以“移民美梦”诱骗利用他人,这些为个人私利损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最终也使自己付出了惨痛代价。“国门”之外非法外之地,无论身处何处,维护国家安全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认清网络伪装背后的违法犯罪

“用社交网络来生活,用生活来维系社交网络”日益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享受社交网络带来的身心愉悦、生活便利的同时,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网络技术打造“人设”、伪装身份,以“交友”“咨询”“兼职”等名义搜集情报,或以博人眼球的方式造谣生事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韩潇是新疆某地的一名普通基层公务员。2016年12月,韩潇赴外地旅游期间,通过手机交友软件与当地一名网友结识,相谈甚欢。回到家后,韩潇经常在网上向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不时抱怨工资太低。对方随即向韩潇介绍,称自己的堂哥“陈逸”能够提供兼职,帮助其赚取外快。“陈逸”随即添加韩潇为微信好友,并要求韩潇提供当地的一些敏感信息,并承诺支付报酬。韩潇应允后,“陈逸”进一步以金钱为诱惑,指使韩潇搜集党政机关涉密文件。对方专门对韩潇进行了间谍培训,教授其沟通联络、传递情报的具体手法,并派专人向韩潇提供经费以及手机、SIM卡等通联工具。

此时,韩潇在已经明知对方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的情况下,为获取高额报酬,仍铤而走险继续搜集提供涉密文件。案发后,人民法院审理查明,韩潇先后向对方提供文件资料19份,其中机密级文件6份,秘密级文件8份,被鉴定为情报的资料5份,累计收取间谍经费12万余元。2019年3月,韩潇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人民币。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表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催生了“网红”群体。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以传播正能量为己任,以独特的创意为载体,激发了互联网的新兴生命力。然而,也有一部分人以博人眼球、毫无底线的方式吸引关注,甚至突破法律底线,编造谎言抹黑国家和政府,造成恶劣影响,后果十分严重。

“再‘精心’的策划和虚假的伪装,也无法掩盖危害国家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本质。”李伟提醒,互联网不是逃避法律责任的“飞地”,任何利用网络窃取国家秘密、制造传播谣言、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依法治理,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识破非传统领域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反华敌对势力的犯罪目标更有指向性,与美西方在国际社会上抹黑、污蔑中国的“黑材料”不谋而合。如果说上述案例中的涉案人员韩潇原是新疆某地基层公务员的身份“纯属偶然”,另一起案例中同样涉及所谓“新疆劳工”等内容则未免“过于巧合”。

李某是广东深圳一家咨询公司的负责人,他所经营的公司主要为境外公司提供供应链风险审核服务。为获得更多为境外企业服务的机会,几年前,李某的公司与境外非政府组织开展了合作。合作过程中,李某慢慢发现,这个非政府组织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中国企业的审核标准越来越细,特别是针对所谓“新疆劳工”等内容提出了新的审核要求。

尽管李某已经发觉,该境外非政府组织积极搜集所谓新疆“人权问题”的信息,是为了炮制“强迫劳动”谎言,为西方反华势力操弄涉疆问题、实施涉疆制裁提供“背书”,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他们仍然承接执行了相关调查项目,给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了风险隐患。广东省国家安全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细则》《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规定》对李某予以处罚,并责令其公司实施整改。

李伟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反华敌对势力的犯罪目标与相关国家的对华政治目标相辅相成、高度一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崛起,美西方等国试图对华进行全方位的围堵、打压与抹黑,为在涉疆、涉藏、涉港、涉台等议题上编造无中生有的“故事”,不仅犯罪目标更加明确,犯罪领域也进一步扩大。

李伟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反华敌对势力危害我国家安全的行为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安全领域。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敌情形势,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平稳发展带来风险隐患。一些组织和人员,打着境外非政府组织、调查咨询公司、高科技公司等旗号,从经济、生物、科技等领域入手,妄图在我国人权、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作文章”,给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了危害。

近年来,一些背景复杂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掌握了某些行业的国际准入标准。他们利用在行业内的特殊地位,对我国相关企业施加影响,对我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等重要领域造成了危害。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境外组织和人员,以“友善面孔”接近我国公民,以不易察觉的伪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均构成了严重威胁。

□提醒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当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交织,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更加隐蔽,企业和个人稍不注意就会被利用。安全问题专家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应理解复杂的国际形势,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在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同时,时刻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情况,及时拨打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进行举报。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只有全民携手共进,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