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李梓召 实习生 吴湘湘 文/图
在泉州,有这样一位衣袂飘飘的“讲古仙”——杨江东,每每谈笑间,他总能用亲切的乡音为厝边头尾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娓娓道来。
杨江东是“闽南讲古”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过去17年里,凭着对闽南“讲古”的热爱,他把退休生活都献给了“讲古”,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讲古”。
热衷“讲古”
因最大魅力在于“崇善为本”
13日,在惠安聚龙小镇湖畔的一间木屋里,我们见到了杨江东。这里是聚龙小镇为他设立的《闽南讲古》传习所,走进屋内,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题写的“讲古今故事,说天地传奇”,是对杨江东作为“讲古人”的真实写照。
伴着徐徐春风,他向我们聊起与“闽南讲古”的不解情缘。已年逾古稀的他,谈起“讲古”神采奕奕,在他的脸上丝毫不见疲倦,他说,虽然退休后才开始正式讲古,但讲古的种子自小就已播撒在他的心里。
“曾外祖父是洛阳古街里的老中医,也是一名讲古人,空闲时就会在洛阳古街讲古,外祖母和母亲的记忆力都很好,能讲好多洛阳桥神话故事,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我对曲艺、讲古也不知不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杨江东说。
2006年,杨江东参加了泉州市第一届讲古人电视大赛,从一百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奖,之后成为当地电视台《泉州讲古》栏目的嘉宾讲古人。从此,杨江东便踏入了“讲古”艺坛,忘我地投入在“讲古”之中。
“俗语说:江湖一点诀,妻儿不可说!各行有各行的赚吃法,是识的咧骗呣识!各位乡亲好!古早年数,有一伢专门咧共人看命、别签诗、改仙梦的老先生,人都叫伊鹅仙……”惊堂木一拍,折扇一挥,一个《圆仙梦》的精彩故事娓娓道来。
“讲古的最大魅力——崇善为本,一个个故事中都蕴含着劝人为善的道理,这便是我喜欢讲古的最主要原因。”杨江东说,泉州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地方掌故、民间传说、古迹胜景、人物传奇等等,一个地名就有一个故事,一个巷一条街都有故事讲,留存着美好的传说,记录着泉州古城的前世今生,也是他平时最爱讲的故事。
不仅在家乡“讲古”,杨江东也曾前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参加同乡联谊会活动,为当地华侨乡亲“讲古”,熟悉的乡音唤起了华侨乡亲们的乡愁。“华侨同胞听到乡音非常激动,甚至热泪盈眶,令我永生难忘。”杨江东感慨道。
不断创新
“讲古”焕发新活力
谈及十余年来学习讲古的曲折历程,杨江东说,他差点就要“放弃”了。
讲古人的闽南话腔调、读音要求极高,因从小生长在洛阳古镇,他操着一口“海口腔”,而讲古需要的是正宗的泉州府城音,腔调和咬字上的差异,给学习带来了巨大困难。
好在他并未放弃,始终坚持着在外人看来极其枯燥无味的闽南语语言学习。“借助一些工具书进行查询或请教我的老师黄锡钧,追求每一则故事都能正确读音、生动有神。”
而将闽南谚语经常地结合到“讲古”故事里,是杨江东经过十多年不断摸索学习,逐渐形成的独特“讲古”方法。他在登台讲古前,都要备稿,对文稿进行二次创作,把经典成语换成精辟、言简意赅的闽南俗语谚语,使之更贴近闽南人生活。“我们都知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可以换成闽南俗语的‘有时看星光,有时看月光’,意思相近,大家又熟悉。”
杨江东还认为,只有不断创新,“讲古”才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欢迎。近年来,他积极推进“讲古”与现代语言的结合与创新,使用更易于年轻人接受的网络语言,让讲古更接地气,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同时,他也改变表演形式,尝试和搭档采用两人对口的“讲古”方式,类似常见的相声表演,为“讲古”增添了几分新鲜感和趣味性。
矢志不渝
力耕闽南文化传承
除了对自身严格要求,杨江东对徒弟们的要求同样严格,听他们讲古,纠正读音、修改文稿也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他的徒弟上至60岁下至8岁,其中不少徒弟已小有成就,罗雅斯便是杨江东较早几年收的学生。她在泉州华光职业学院任教,学“讲古”5年间,积极将“讲古”运用到了教学里,华光职业学院也成立了相应的非遗研究所,营造高校里浓厚的闽南“讲古”氛围。
而年仅8岁的徒弟黄苏畅,是杨江东最小的徒弟,他悟性极高,每每看到这个稚嫩的孩子,能在台上有声有色地谈古今故事、话泉州历史时,杨江东都感到欣慰。
“闽南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曾一度恐慌讲闽南语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少,作为一门口头艺术,‘讲古’也随之会面临失传的风险。”好在,随着国家对闽南文化的重视,热爱、保护闽南文化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有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闽南话教育,“闽南讲古”也正不断被人看到。
把“闽南讲古”传承下去,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杨江东致力于将“闽南讲古”发扬光大,在收徒的同时,他还定期到泉州非遗馆、惠安文化馆、校园给孩子们“讲古”,传授闽南语文化。“杨老师带来的闽南讲古,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爱上闽南乡土文化,让乡音永续,力争成为小讲古仙,共同守护闽南文化。”惠安紫山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杨清民表示。
如今的“讲古”,不仅是闽南人茶余饭后喜闻乐见的休闲活动,也成了外地群众了解泉州民间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链接
“闽南讲古”是指讲古艺人用闽南话对民间故事或神话小说进行再创作和讲演的一种传统语言表演艺术形式,形式上与北方评书、说书相似。2008年,“闽南讲古”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