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谷雨时节 春渐远 夏渐至

雨天出行的市民都穿戴了雨具

▲雨水滴落在鲜艳的花朵上

《品茶图》轴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梁展豪

实习生 周婉怡 陈谊 文/图

“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今天,我们迎来谷雨节气。

古人常说,“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谷雨时节,片片浮萍飘荡着春意,田野回荡着布谷鸟的啼鸣美乐,戴胜鸟在桑树枝头忙碌地筑造。

作为春天里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不仅意味着春天快要结束,也意味着炎炎夏日即将到来。那么,谷雨前后,福州天气怎么样?福州有哪些与谷雨相关的民谚?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谷雨时节

作物一天更比一天高

民间常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福州市气象局气象分析师告诉记者,进入谷雨节气以后,北方地区的霜、雪现象基本终止,寒潮天气基本结束。而在南方地区,天气逐渐转暖,雨量大幅增加。此时,对于福州来说,已经进入了暮春时令。

未来两天,福州的雨水天气是主旋律,全市阴有阵雨或雷阵雨,局部中雨。今天,雷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7~9级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雨量30~50毫米,过程雨量60~90毫米,局部可超过100毫米。气象部门提醒,持续性的降雨天气,局地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公众出行时需注意防范。

降雨,往往伴随着降温。明日起,福州的最高气温将回落到二字头,市民朋友们的长袖不宜过早收起来。

谷雨节气,也是福州双季早稻插秧和中稻播种的时节,春花生、玉米、大豆等作物进入了出苗和营养生长期。由于节气前后降水多,空气湿度高,气温逐渐转暖。不管是越冬作物,还是春种作物,都生长得极快,可以用一天长高一节来形容。

此外,气象分析师还提醒,谷雨节气需注意农作物的病虫防治。在降水过多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暴雨、强对流多发、连阴雨天气等恶劣天气,对农作物造成光照不足,从而影响农作物长势。

润物无声

福州民谚隐藏大智慧

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告诉记者,谷雨节气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多雨,雨水有利于谷物的生长,雨生百谷,润物无声。福州民谚说:“雨囝荡荡,黄蜱生卵”,意思是蒙蒙细雨中,小动物都在产卵繁衍后代。

“当年的福州先人就格外注重下雨这种自然现象,在没有现代天气预报技术的情况下,总结出许多有关下雨的谚语,比如‘鼓山戴帽,做土起饿’就是其中之一。”邱登辉说,在这里,“戴帽”是指鼓山顶上云雾笼罩山头,说明空气中水含量高,就要下雨了,泥瓦匠因为下雨没活干就得挨饿了。

邱登辉说,福州还有一条有趣的谷雨民谚“月光照滥地,罔荡罔有味”,与月亮有关,意思是白天下雨,到了晚上,月亮出来后月光照在湿漉漉的地上,人们都以为天要放晴,其实不然,第二天雨会越下越大,越下越起劲。

□知多一点

谷雨的由来 与仓颉有关

关于谷雨,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传说。古籍《淮南子》记载,谷雨的由来与仓颉有关。

相传4000多年前,轩辕黄帝需要一位才能出众的史官,仓颉便走马上任了。他结绳记事,把各项事务记录得十分清楚,颇受黄帝赏识。

后来社会进步了,结绳记事渐渐地不再能够完全满足需求,仓颉十分发愁。有一次,他恰好跟着一位猎人外出狩猎,猎人指着地上各种野兽的踪迹向仓颉讲解,如何据此判断野兽的去向。

受到启发的仓颉依类象形,创造出文字。当时天下正遭受灾荒,仓颉造字感动上天下了一场特殊的“雨”,落下数不清的谷米粮食,后人就把这一天叫做“谷雨”。

谷雨撞见日食

日全环食今日上演

记者从福建省天文学会获悉,今天天宇将上演今年第一次日食。若天气条件允许,福州市民能观测到本次日食。

据天文专家介绍,此次日食较特殊,是一次日全环食,也称混合食,即有的地方可以看到日全食,有的地方可以看到日环食。在21世纪,仅有7次日全环食发生。本次日全环食从南印度洋开始,刚开始的时候是日环食,然后逐渐变为日全食。

海都记者了解到,市民观看日食时,千万不要用肉眼直接观测,建议透过天文望远镜观测,一定要注意在望远镜前方加上合适密度的太阳滤镜或巴德膜。

□书画鉴赏

明·文徵明《品茶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明嘉靖十年(1531年),文徵明将这首诗题写在自己创作的《品茶图》上。

《品茶图》为纸本设色立轴,长142.3厘米,宽40.9厘米。图中草堂环境幽雅,小桥流水,苍松高耸,堂舍轩敞,几榻明净。堂内二人对坐品茗清谈,从跋文可知正是作者和友人陆子傅。几上置书卷、笔砚、茶壶、茗盏等。茶寮内泥炉砂壶,炉火正炽,童子身后几案上摆有茶罐及茗盏。

整个画面清幽淡雅,表现出了文人雅士在谷雨时节的闲情逸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