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个人一桨板 京杭大运河奇妙漂流记

福州知名运动爱好者宋立伟,最近从运河终点杭州出发,前往起点北京,开启为期三个月的“水上苦行僧”之旅

一个人漂在运河中,孤独也浪漫(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宋立伟从杭州出发

N海都记者 林涓

实习生 林叶清

一个人,一张桨板,一己之力挑战京杭大运河,穿越在货轮迷阵中,抵抗着大风带来的阻力,听着轻音乐,感受着这趟奇妙漂泊……来自福州的知名运动爱好者宋立伟,日前以网红运动“桨板”这一充满挑战的旅行方式,从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杭州出发,一路向北,去往大运河的起点北京,开启预计为期三个月的“水上苦行僧”之旅。

曾从福州骑行到欧洲

想换个方式看世界

47岁的宋立伟曾在两年内骑车走过了进藏的四条线,甚至从三亚出发一路向北直指漠河,贯穿祖国。2014年3月,他更是从福州骑行到欧洲,历时210天,骑行15992公里,经过16个国家。他的这次骑行也与海都报合作,独家刊发了骑行游记。

“这是一个人的孤单旅程,但也可以说不是。”在骑行中,他经历过横风、暴雨,去过无人区、戈壁,遇到过野狼等,也在旅行中收获了陌生人的善意,在路上看到了世界各地壮丽的风景,也遇到了有故事的人们。

穿越欧洲后,宋立伟不再执着于骑行挑战,而是享受骑行带给他的全新体验。他骑着单车开始四处旅行,当他到达苏州看到京杭大运河时,便萌生了“桨板旅行”。宋立伟坦言,看到京杭大运河的壮丽景象时,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京杭大运河在众多东西走向的自然河流中,可谓独树一帜,而且继2022年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后,今年3月1日又启动全线贯通补水。

宋立伟认为这是一次不可错失的机会,于是他回到家,用一周的时间整理、计划,随后带齐装备坐动车前往杭州,正式开启“水上苦行僧”的日子。“在这样的时间点,以桨板旅行的方式了解大运河和沿线城市风光,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充满未知的旅程

各种状况突袭而来

“和骑行相比,这趟桨板划行旅行,难度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3月29日凌晨3点,宋立伟带上重达100多斤的装备和充气式桨板,从杭州“拱宸桥”附近出发了。出发第二天,宋立伟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运河水域里水流巨大,他的桨板意外被水浪打翻了,“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防水袋没有扣好,灌了半袋水,袋子里的无人机还没有使用就报废了。”在吃了一个大亏后,宋立伟谨慎地检查了装备,确认无误后又重新上路。

在划行至杭州到镇江一段的江南运河时,又出现了新的困难。“由于运河宽度相对固定,而来往的船舶特别多,有的船舶开得很快,这让运河的水仿佛一直处于开水一般的沸腾状态,导致我一直在摇摆。”有些货船加速超船,从宋立伟边上出现时,就会卷起能够将他抛起至将近一米高的巨浪,“运河两边都是堤岸,都是石头砌的,我只能在距离堤岸大概五六米的地方划着,以免被浪打到堤岸墙上受伤。”即便十分小心,但在划行期间,他还是多次不慎落水。

与骑行相比,水上旅行没有攻略,全靠自己摸索;没有固定的补给点,有可能每天千辛万苦划行到设定的目的地,但发现没有地方可以上岸;每天还伴随着被风浪掀翻以及一些不可控和未知的风险。“江南运河一带皆为逆流,一旦停下,就会被浪往回推。而且桨板的行进速度和徒步相当。”虽然很困难,但出发了就不能停下,这是宋立伟这些年来的一贯坚持。黑夜降临了,便找寻空地就地露营;路遇水闸,便扛着装备翻越阻碍;感到饥饿,便拿出干粮充饥……

自由在路上

答案在风里

“这是一段比骑行还孤单的旅程,但是你会发现整个人静下来了。”宋立伟说,在骑行时会有不定的休息时间,可以和人交流,但是水上旅行不一样,一整天都找不到和人说话的机会。水上旅行,孤独漫长。

工厂和树林构成了运河两岸枯燥的风景,以及无时无刻不紧绷的神经都让宋立伟感到有些疲惫,但是在旅行的第二十一天,他迎来了最轻松的一天。

天公作美,来往的船舶也变少了,一成不变的景色也增添了新的成员,他听到了鸟鸣声,听到了风声,听到了浪花击打船桨的声音,他还看到了和平潭相似的风车。风车微转,像是想要助他一臂之力,也像是在给外出挑战的孩子给予支持。忽然间,宋立伟觉得不再孤单,这一次的旅程,原来也可以这么的浪漫。

目前,宋立伟已经完成了近三分之一的旅程,这次的水上旅行让他感触很深。在47岁不再年轻的年纪,长时间跟自己独处,跟自己对话,去获得一些内心的答案。“有人喜欢安逸,有人习惯漂泊,于我而言,漂泊能让自己从俗世里抽离出来,长期漂泊也能使人忘掉许多东西,包括时间,甚至忘了自己的年龄。它能使我年轻,一直年轻着。”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