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 杨江参 文/图
“我要报料!刺桐公园里头出现了好几只牛蛙,是外来物种,会破坏本土生物多样性,请让公园管理方尽快处理。”昨日上午9点,市民王先生向智慧海都反映,他在泉州市区刺桐公园游玩时,看到荷花池内有许多只牛蛙,个头比青蛙还大。
随后,海都记者实地走访位于泉州市区津淮街的刺桐公园,发现荷花池中果然有多只牛蛙,公园保安已展开捕捞,并做无害化处理。
牛蛙是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本土生态
记者在刺桐公园看到,雨后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游客不少。王先生所反映的荷花池邻近公园南大门,是市民游玩打卡的地方。
记者刚靠近荷花池,就听到一阵阵低沉的“哞、哞”声,像牛在叫。循声望去,只见几只浑身长着黑斑点的深绿色大蛙,趴在荷叶间,时而踩水转移,时而钻入池中。
记者又绕着荷花池寻找一圈,发现有五六只牛蛙趴在水面上栖息,大小都差不多,均为成年体。
记者了解到,牛蛙原产于北美,俗名“美国水蛙”,因其鸣叫声洪亮,酷似牛叫而得名。1959年,牛蛙被引入我国,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被大范围推广养殖。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近年来,牛蛙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牛蛙成体体长一般在70~170毫米,最大可在200毫米以上,是现生最大的蛙类之一。它们不但个头大,食量也颇大,会吃昆虫、小鱼、小虾、小蟹等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青蛙等。牛蛙的入侵,会破坏本土生物多样性,会让本地两栖类动物面临减少甚至灭绝的风险。另外,野生牛蛙身上还可能携带蛙壶菌,其对绝大部分两栖类动物有致死性。2003年,牛蛙被列为我国首批入侵物种。
疑似有人放生,在池中快速繁殖
初夏来临,刺桐公园内的荷花池面积虽不大,但荷叶连连,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赏玩。经常到刺桐公园荷花池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荷花池中有牛蛙,以前并没有注意到,“应是有人随意放生的。动物是不能随便放生的,特别是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
在公园游玩的市民黄女士也持相同意见。她告诉记者,这个荷花池被个别人当成了放生池,她曾在池中发现巴西龟、观赏鱼,这种行为极易破坏水域生态系统,进而影响环境。此前东湖公园就发现了大量的外来物种“清道夫”(本报也曾报道过),就是一个明显的警示,“希望公园加强管理,市民文明游园,大家共同守护美好环境”。
“以前没发现这些大牛蛙,估计是被放生后快速繁殖,才会出现。”刺桐公园的保安告诉记者,从4月13日开始,他们得知公园出现牛蛙后,就用约4米长的捞网工具,连夜展开捕捞,已捕捞了一个星期,抓到过六七只牛蛙,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这些牛蛙一般是晚上七八点出现在荷花池的岸边,他们还会继续组织捕捞,并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