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马俊杰 文/图
“五一”假期就要到了,人们出门旅游的热情高涨。相较前两年,今年“五一”假期,各大知名景区门票预订人数再次跃上高峰,旅行社推出的热门线路也受到热捧。因此,许多热门旅游目的地免不了“人从众”的拥挤,一些不喜欢“扎堆式旅游”的市民,则早早地打起自己的“小盘算”,网上相约结伴旅游、前往非热门目的地逆向旅游,成为他们的新选择。
逆向旅游 达人制定详尽路书
市民冯先生和几个伙伴打算在“五一”假期出游,几番讨论后打算不跟团、不出省,选择前往相对小众的寿宁县一带自驾游。他利用业余时间规划此次逆向旅游的行程,并将路书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不少朋友认可冯先生的选择:“像这样找个没多少游客的景点,和朋友们享受乡间野趣,何乐而不为!”也有朋友留言:“行前做一下攻略,做好路书这样的游前计划,不会遗漏打卡点,还可以分享给朋友参考,真不错。”
冯先生向记者展示了自己规划的路书,路书上共有4天的行程安排,每一天行进路线、用时、所串联的目的地、住宿安排等都有详细标注,甚至还附上了标有线路的地图和目的地的图片。
冯先生告诉记者,之所以将出游地点选择在闽东北的山区,是因为那一片少有旅行团队涉足,山路蜿蜒,成群的游客不多。这份“五一”出行的路书,综合了伙伴们的喜好确定旅行主题、路线与住宿用餐等。
“伙伴中有特别喜欢驾车的,尤其享受山路驾驶的快感,所以在线路上就多考虑途经山区乡间的县道乡道的规划。”冯先生说,“我个人喜欢探寻传统村落,走近古建筑,了解人文乡情,而寿宁县有众多廊桥和古色古香的村落,正好是我的菜。”
“计划路书费了很多时间,难点在于各个点位在路线上的串联和用时上的把握。”冯先生说,“好在前几年我曾独自去过寿宁两次,对路况比较熟悉,也有一些住宿点的联系方式。”
结伴出游 探寻小众线路的惊喜
市民连女士是旅游达人,经常在各个网络旅行社区中寻找同行人结伴出游,尤其是在省外旅游时。
“2021年2月,我在网上一个旅行社区中看见有人发起‘3月中旬走川藏线,成都集结拉萨解散,途经金川县看李花,行程一共10天’,我觉得挺合适的就跟帖报名了。”连女士说,“发起人自备车辆,行程计划比较详细,同行人均摊食宿费用和过路费、油费等交通费用,整个行程非常顺利。”
“虽然大家年龄不同,但都有结伴出游经历,且都曾在高海拔地区旅游过。旅游认知趋同,在出行的各方面都很和谐。”连女士说,“那次人均开销近1万元,我觉得挺合算的,费用上或许只是略低于旅行社,但这条线路是我们自己商量出来的,避开了热门大众线路,一路有许多惊喜,这是跟团感受不到的。”
不过,连女士表示,网络结伴出游会有比较多的不确定性,有时由于行程规划粗略,会有不少变数,如果再产生分歧又不能很好地沟通,旅行会变得不太愉快。
“我想提醒一下大家,若是参与这样的约伴旅行,要和发起人多沟通,在详细了解出行计划的同时,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成行前要多了解同行人的基本情况,和志同道合的人相处更融洽,出游更尽兴。此外,到了哪里都要向亲朋发个定位,传几张照片,安全第一。”连女士说。
□话题
年轻人为啥爱“逆向旅游”
以螺蛳粉闻名的柳州、“宇宙的尽头”铁岭、“两万块钱一套房”的鹤岗、石油小城克拉玛依……最近,“反向旅游”逐渐在年轻人中兴起,一些非著名旅游小城,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出于对知名景点“人挤人”现象的厌倦,以及对旅游的认知更加多样化、更注重自身在旅游中的体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逆向旅游”。
“近年来,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种草’图文与视频,这些内容给了那些独具特色但以往不受关注的小城以出圈机会。”业内人士分析,互联网的“种草”效应和交通、酒店等基础设施完善且成本较低让非著名旅游小城火了起来。
有旅客在“去哪儿”旅行APP总结逆向去“小城”的优势:一是购票容易;二是酒店性价比高,300元住五星;三是探索感强,可以感受旅途的惊喜。
(齐鲁晚报)
□评论
“逆向旅游”助小城“逆袭”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游客在选择“逆向旅游”的过程中可能还是要有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相比于知名景区,很多非著名旅游城市的基础设施可能并不是特别完善。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很多“非著名旅游城市”而言,它的产业结构可能就不是以旅游业为主,或者说,旅游可能只是其近年来的一个新尝试。因此,年轻游客在选择“逆向旅游”时,在这方面可能还是要有足够的心理预期。
当然,面对这样的情况,地方政府显然也需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给年轻游客留下更好的体验,尽量留下“回头客”,让“非著名旅游城市”变成“新晋网红城市”,完成小城“逆袭”。(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