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四龄童公园踏青 带回一身“包”

胳膊、腿上布满红色小丘疹,有的被抓破渗出黄水;经诊断为虫咬皮炎,医生提醒,春夏之交蚊虫活跃,五一出游做好防护

N海都记者

刘薇

人间最美四月天,此时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光。然而,春夏之交,雨水较多,各种蚊虫愈发活跃,一个稍不注意,可能就被叮咬一堆包。

海都记者从泉州市皮肤病防治院了解到,最近,被蚊虫叮咬的患者明显增加。皮肤科医生提醒,每年春夏季节是虫咬皮炎的高发期,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市民出游须做好防护,谨防蚊虫叮咬。

公园里疯玩一天

孩子身上长满“包”

“唉,我要做好防护,孩子也不会被叮得这么惨!”4月23日,坐在泉州市皮肤病防治院黄小兵副主任医师的对面,泉州洋洋妈后悔道。

洋洋(化名)4岁,小脸蛋有六七处红色小丘疹,撩开衣袖、裤腿,细细的胳膊、腿上同样布满红色小丘疹,尤其是两条腿,多达二三十处!有些丘疹被抓破,渗出黄水!

洋洋妈告诉黄医生,前一天天气蛮好,她带孩子到公园玩耍。当天很热,她便给孩子换上短衣短裤。孩子玩得很开心,回来时却一直喊“好痒”,仔细一看,孩子的脸、手、脚出现好多红色小丘疹!她给孩子涂止痒药膏,但效果并不明显,孩子痒得受不了到处挠,抓破腿上好几处皮肤。

“结合孩子的活动轨迹及症状判断,考虑为虫咬皮炎。”黄医生诊断后,为洋洋开了抗过敏、抗感染等外用药膏,以及抗组胺药物,并叮嘱洋洋妈,如果孩子晚上痒得厉害,可口服抗组胺药。

春夏之交 虫咬皮炎患者明显增多

据了解,虫咬皮炎是指昆虫叮咬人体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又称为丘疹性荨麻疹。皮损为散在或成群的丘疹、风团或瘀点,有时可见水疱,有些可发生大片红斑、水肿,甚至大疱,自觉刺痛和瘙痒,剧烈搔抓后易引起继发感染。

“近期,虫咬皮炎患者明显增多,有时我一天要接诊十位八位这样的患者,其中以小朋友,尤其是幼儿园孩子多见。”黄小兵副主任医师分析,虫咬皮炎的发生与季节明显相关。一方面,春夏之交,雨水较多,各种蚊虫活跃起来;一方面,天气转暖,人们的衣着减少,户外活动增加,被蚊虫叮咬的几率大幅增加。

黄医生指出,虫咬皮炎主要为节肢动物叮咬,常见的有蚊虫、螨虫等。在户外,蚊、螨喜欢呆在潮湿阴暗处或植物多的地方,公园里,河边、水塘边,都容易被它们叮咬。在室内,床单、被单、换季衣物等在密闭衣柜久放,容易滋生螨虫;夏季使用空调,若房门紧闭,不通风不透气,湿度再高些,也容易滋生螨虫;还有我们每天使用的床垫、孩子们的毛绒玩偶、家养宠物等,都可能藏着螨虫。

虫咬如何防 听听医生支招

黄医生建议,蚊、螨喜欢潮湿环境,不能耐受高温,所以,要预防蚊虫叮咬,生活环境要保持通风干燥,勤洗勤晒衣物、被褥(至少暴晒3个小时),必要时使用除螨类产品;空调要定期清洗,不用时窗户要敞开,让屋里通风透气。

“五一小长假马上就要到来,外出游玩时要做好防护,建议穿薄长袖、长裤,尽量不去潮湿阴暗的地方,在容易暴露处喷洒或外涂驱蚊虫产品。”黄医生强调,如果被蚊虫叮咬,要及时充分地清洗,尽量不要抓挠——特别是孩子自控力弱,可口服抗组胺药止痒,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果有水肿,可局部冷敷;如并发感染,及时就诊。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