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泉州古城7个点位将开展常态化演出

既有梨园戏、高甲戏、南音等闽南传统曲艺,也有街头艺人、新锐乐队,实现传统文化演出多点开花

海都讯(记者 柳小玲实习生 吴湘湘) 为丰富泉州古城旅游业态、弘扬泉州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古城旅游文化内涵,泉州将在古城新门街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肃清门和威远楼、府文庙广场及通政巷嘉礼馆、李文节祠、天后宫等地陆续开展常态化演出,实现传统文化演出多点开花。

据介绍,新门街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将开展梨园戏、南音常态化公益性演出,每周一至周五至少3次折子戏演出或互动研学活动,周五至周日常态化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传统节假日另外增加演出场次。

天后宫古戏台、德济门广场举行天后宫古戏台——“城南庙会”活动,每月农历初一、初二、十五、十六,五一、国庆黄金周及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升天日)等重要节日,在天后宫古戏台进行高甲折子戏、打城戏折子戏传统剧目公益性演出;非遗传承人以展示南音、南拳南戏等庙会形式在德济门广场展演,增强古城南区文化艺术氛围,并召集传统工艺、传统美术、传统小吃、老字号等非遗摊位进驻德济门广场设点摆摊,丰富古城南片区群众文化生活。

通政巷嘉礼馆、木偶小剧场内,泉州市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负责嘉礼馆常态化展示、沉浸式研学互动体验;小剧场每周二、周四、周六、周日下午4时开展常态化演出,传统节假日根据游客需求增加演出场次。

府文庙李文节祠,5月1日起,每年不少于200场的公益性演出,传统节假日增加演出场次。“五一”期间,泉州市曲艺家协会将在李文节祠举行“古城薰风管弦鸣”——2023年南音大会唱活动。

肃清门广场,5月1日起,每周至少三日常态化演出,组织街头艺人、新锐乐队唱奏、闽南歌舞、闽南童谣、南拳、答嘴鼓、泉州讲古等多形式演出。传统节假日期间根据游客流量适当增加演出场次。肃清门广场戏台则将以丰富的闽南特色文化、传统非遗项目展示为主,包含传统曲艺、非遗体验、美食文化、县域特色文创市集、民间艺人“绝活”展示、民间新锐乐队组合演唱会、闽南童谣、讲古、拍胸舞、武术表演等形式,加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高手在民间”闽南活态非遗文化魅力。

在府文庙广场,即日起至12月,每周六、周日,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将组织各类型演出、展示、比赛及汇演,拟开展小品小戏展演、“群益新韵”文艺汇演、“才艺大比拼”、“府文庙之夏”、传统精品展、街舞广场舞大赛、民间木偶专场及“我们的节日”汇演等活动,计划演出68场。

而威远楼前广场将举行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活动,4月30日至10月,每周五、周六晚7时30分至9时,邀请全市各县市区10余个高甲戏、芗剧、掌中木偶戏、南音等文艺团体参与展演,5月—10月计划演出50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