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 杨江参
实习生 吴忆静 黄一帆 黄珊茹 文/图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之际,4月23日上午,戴旭民、许立、郭钢、吴扬4位华侨革命先辈的文物史料捐赠仪式在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举行。4月24日上午,海都记者前往探访并了解这些“老物件”背后的动人故事。
4位华侨捐赠了老物件
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陈贤君告诉记者,4月23日,南安籍菲律宾华侨戴旭民之女戴慧荃,晋江籍菲律宾华侨许立之女许呈亮,南安籍菲律宾华侨郭钢之子郭建安,南安籍菲律宾华侨吴扬之子吴肖斌将精心保存的父辈文物史料捐赠给博物馆,“捐赠的物品,包括穿过的大衣、使用过的旅行袋、战利品,以及一些相片资料等”。
“这次我捐赠的物品,有剃须刀,这是缴获的敌人的战利品,分配给父亲使用后,他用了几十年,父亲去世后,母亲将剃须刀交我保存,至今已35年了,每当看到它,都能回忆起父亲的音容笑貌。”北京市侨联菲律宾归侨联谊会会长、戴旭民之女戴慧荃介绍道,还有父亲接待外宾准备的风衣、中山装。“父亲留下的这些东西,交给博物馆管理,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文物,我们认为这非常有意义。”
这一封家书,纸短情长催人泪下
博物馆里珍藏的一封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家书,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这是2018年12月,南安市诗山镇红旗村委会捐赠给博物馆的。”博物馆工作人员说道,书信的原文是——双亲大人: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儿深知,但现在国难当头,儿顾国难顾家,请双亲原谅!不孝儿敬文叩 一九三八年冬于泉州。
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多个字,但一笔一画凝重而又深情,可谓纸短情长。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依然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书写者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这个落款为不孝儿的敬文,是一个怎样的人?陈贤君告诉我们,李刚(1914—1941年),原名李敬文,1914年出生于南安市诗山镇,是马来西亚归国华侨。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底,国民党军突袭,他在突围途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短短家书,道尽李刚忠心报国的赤子之心,以及在祖国危难之际为革命挺身而出、舍家卫国、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凛然大义跃然纸上,今读来仍令人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