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闽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4毫米PK100米 哪个更震撼?

五一节即将到来,听两位木雕大师谈艺术传承的故事

大型木雕《清明上河图》登上央视,木雕工艺传承与突破引热议

郑春辉和他的作品

郑春辉和团队在创作百米《京杭大运河》

林建军在创作

《思想者》最小的人物只有5毫米,和米粒差不多大

N海都记者 黄义伟 毛朝青 文/图

22日,央视播出《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莆田的木雕又一次火出圈,木雕工艺的传承以及突破,再次成了热门话题。五一节即将到来,海都记者采访了两位省劳模称号获得者、工艺大师林建军与郑春辉,听他们说说艺术传承的故事。

精微透雕 方寸之间藏乾坤

“精微透雕,我已经拿下了5毫米的高度,现在正向4毫米的目标前进。”4月25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田木雕传承人代表林建军说。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核舟记》大家都读过,方寸之木,能刻出苏东坡、佛印、黄庭坚三人,且表情精妙毕至。

他创作的檀香木雕刻作品《思想者》,共有16个人物,最高的4厘米,最小的只有5毫米,细节丰富生动。

“难度系数太高了,我自己都不知道损坏了多少作品。”林建军告诉记者,创作这样的一幅作品,他花费了10多年。几乎每年都定一个目标挑战自己,经过16年专心研究,2022年,他挑战完6毫米高度后,继续挑战5毫米的微雕。

林建军说,精微透雕技艺最难之处,便在一个“微”字上,作品尺寸每缩小0.5毫米,创作难度就会增加一倍,称得上难上加难。

在他眼里,精微透雕的内涵在于“精思、微妙、透彻和雕砺”,即创作之前,对待一块木材,要有精巧的构思,赋朽木以灵魂。

为什么林建军要选择精微透雕?他认为,精微透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经了1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艺无止境,自己精进的工艺技术还远远不够,必须得有突破,最重要的是要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为家乡做出贡献。

大型木雕 立体手法展现技法之美

莆田木雕大师郑春辉,是“大国工匠”2019年度人物、福建省劳模,这次,他参与了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栏目的录制。

郑春辉喜欢大型木雕。他认为,一些宏大的场面需要更大的容量来承载,这时就需要大型木雕,大型木雕不仅能体现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更能通过立体的表现手法体现出雕刻技法之美。

他的大型木雕有多大呢?这次上央视的大型木雕《清明上河图》,长度12.286米,高度3.075米,宽度2.401米,耗时4年才完成。细看作品,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的货物,大到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精致的雕工,不论从整体还是细节来看,每一处都极其细腻,体现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作品还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现在,郑春辉和他的团队还要创作一个更宏大的作品,那就是《京杭大运河》,长度将达100米。

郑春辉说,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迤逦千里,绵延千年。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主题,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中国古建之美和文化遗产之光。另外,他还将创作另一大型木雕组雕《百里兰溪图》,总长度不低于50米。

两组作品采用镂空雕、透雕、莆田精微透雕等技法创作,展现京杭大运河繁华的漕运和大运河流域的人文景观以及木兰溪沿岸的莆田二十四景,真实展现木兰溪沿岸的秀美风光和莆田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