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市民游玩发现少见石砌马鞍墙

位于福州鼓山镇三远旧屋区,这座古厝已被列为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专家称,整面石墙,或为增加建筑防火或防风性能

这堵马鞍墙石砖排列规律,十分古朴精美

N海都记者 吴雪薇 文/图

近日,福州市民程先生在“智慧海都”平台报料称,“五一”期间,他游玩经过远洋路附近的鼓山镇三远旧屋区时,发现一座奇特古厝,其马鞍墙(封火墙的一种)全部为石头砌成。马鞍墙是福州地区古建筑的独特标志,而石墙建筑则在福建沿海的村镇较为常见,但用石头砌成马鞍墙,在福州市区却较为少见,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予以保护。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发布的《福州市晋安区三远棚户区改造地块历史文化资源评估报告》中,这座石制马鞍墙古厝已被列为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采取的保护方式为“构件保护”。

旧屋区里的马鞍墙 古朴精美

福州市房管局相关资料显示,鼓山镇三远旧屋区2022年8月已拉开拆除序幕,这意味着鼓山镇最后一片大型城中村走入历史,福州城市东部门户将全面焕新。

记者昨日走访时,三远旧屋区的建筑除个别区域外已基本拆除完毕。而这座石制马鞍墙古厝连着周围部分民房,矗立在道路边,透过铁皮围挡的缝隙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它。马鞍墙流畅的屋檐线条边冒出点点野花,搭配着规律排列的石砖,十分古朴精美。古厝内的居民已经迁走,记者踏着拆迁散落的砖石绕宅一圈,发现这幢古厝只有面街的马鞍墙及与之相连的另一侧墙体由石头砌成,其余两侧墙体则为常规的红砖土墙。

记者从晋安区人民政府网站了解到,晋安区政府在三远片区的棚改工作中,已经注意对该片区的文物历史建筑进行评估保护。在发布于2022年8月的《福州市晋安区三远棚户区改造地块历史文化资源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中,三远棚户区改造地块共有23处列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其中有2处不可移动文物点,2处推荐传统风貌建筑与19处一般建筑。这座石制马鞍墙古厝为远东250号,其与相连的远东251号共同列于“一般建筑”中,采取的保护方式为“构件保护”。

马鞍墙整面为石墙 在市区较少见

福州古建筑学者陈木霖告诉记者,石墙建筑在福建沿海较为常见,多为了防风,且面阔多为一开间,以防止海边的大风刮去屋顶瓦片。而福州市区内的马鞍墙过去以夯土为主,民国以来则以红砖筑墙为主,会用石头砌成花基,上面再筑墙,用以防潮。鼓山镇这幢古厝整面为石墙的确较为少见。由于周围为废墟所阻挡,古厝的屋内难以进入,陈木霖通过外观推测,该古厝可能为面阔三开间,内为一层的木构建筑,但外一侧为石砌山墙,另一侧为普通夯土墙,这样的建筑方式可能是为了增加防火或建筑一侧的防风性能,或与屋主及当时所请建筑工匠的偏好有关。至于《评估报告》中的“构件保护”为何种保护方式,陈木霖表示,这需以政府制定的具体保护方案为主。

记者就古厝今后的具体保护方案致电《评估报告》的编制者福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已移交至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但截至发稿前,记者尚未能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取得联系。

感谢市民程先生报料,线索费30元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