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夏浅胜春最可人

今日立夏,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明显增多; 福州民俗专家介绍“做夏”习俗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梁展豪

实习生 周婉怡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今天,我们迎来夏季的首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大家将要暂别春天,进入万木争荣的夏天。

作为“开夏”节气,立夏后,福州的天气如何?立夏这日,老福州人喜欢做什么?又应该如何养生?今天的《谈天说地》,让我们来聊一聊立夏里的福州。

气象部门

立夏时节 有强对流天气

5月前几天,福建的天气就闷热不已,好似在为立夏的到来“铺路”。

不过,福建省气象台昨日发布了“暴雨预警Ⅳ级”:5日至7日,我省中北部地区将出现强降水,过程累计雨量可达50~150毫米,局部200毫米,最大小时雨量80毫米。雷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8~10级大风或小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福州市气象台也发布“暴雨预警Ⅳ级”和“强对流预警Ⅳ级”,雨水强降直至9日才停歇。

看在雨水的份上,未来几天,我省北部高温将有所“收敛”,降至25℃~30℃之间,中南部地区最高气温依然坚挺,保持在30℃~35℃。

福州方面,5日至7日最高气温在29℃至33℃之间,7日夜里气温开始下降;8日气温较低,最高气温22℃左右;9日起气温回升,9日至14日大部分时段日最高气温维持在25℃~28℃。

此外,福建省气象宣教中心也发布了5月天气预测,预计全省平均气温偏高0.1℃~1℃,中北部县(市)城区为22.0℃~24.0℃,南部县(市)城区为23.5℃~25.5℃,鹫峰山脉城区为19.0℃~20.0℃。

预计5月总降水量全省偏多一至二成,沿海县(市)150至250毫米,内陆县(市)240~350毫米。较明显降水时段大致出现在:5日—7日,12日—14日,24日—27日和30日—31日。

福州民俗

古时吃笋 如今煮鼎边糊

据民俗专家邱登辉介绍,福州立夏时节空气闷热潮湿,细菌繁殖很快,人很容易生病。因此,为了防止生病,古时的福州人有“做夏”习惯。

邱登辉说,“做夏”的形式古今不同,古有啖李、吃笋,如今流行煮鼎边糊、煎煎饼、炊碗糕,寄托着人们消病除灾的美好愿望。

那么,为何立夏时要吃鼎边糊?有三种说法:一是如《藤山志》载:立夏时,家家煮鼎边糊,谓之迎鼎边糊王。旧时福州立夏时要迎大王神,以鼎边糊祭之。二是因为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糊,不仅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尝。三是缅怀戚继光。

营养师

四大妙招 安然度夏

进入夏天,气温升高,许多市民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也减退,称之为“疰夏”。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陈慧云营养师为我们带来了四大妙招,教大家安然度夏。

第一,在起居方面,市民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晚睡早起,适当午休。就寝时间可适当延后,但最好不超过11点,而早上的起床时间调整至5至6点为宜。

第二,注意运动。“立夏”时节,要避免大汗淋漓,宜慢练太极、八段锦、六步降糖减脂操、散步等运动。

第三,注重养心。随着气温的上升,很多人容易变得烦躁,情绪波动较大。但生气易对心脑血管造成损伤,因此,夏季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态平和。此外,不妨尝试按摩或艾灸太冲穴,可疏肝解郁、理气清心。

最后,在饮食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多食用乌梅、山楂、木瓜、五味子等酸性的食物。同时,可适当吃些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可以清凉解暑、解除劳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