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焦点 上一版   

怀旧早就不是年长者专属,“复古潮”已成为年轻人审美新时尚

情怀杀 我们与青春重逢了

电影版《灌篮高手》剧照

《甄嬛传》每年还能为平台赚取上千万元

老式卡片机再度出圈

淘旧书历来是北京书市的保留节目

编者按 有人说,但凡过去的,总是值得怀念的,尤其是“美好的年华”或“温暖的童年”。“五一”前夕,一场时隔27年的“情怀杀”来势汹汹,而且专“杀”中年人,《灌篮高手》返场,无数观影者感慨:“我们与青春重逢了。”

曾经,“怀旧”一词专指士兵群体对故土家乡的极致乡愁,后来,其定义和议题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代的变化越是凶猛,“怀旧”的情绪就越强烈。

如今,怀旧早就不是年长者的专属,90后、00后已逐渐成为怀旧消费的主力军。年轻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考古帖”,旧事旧物或以前热门的影视作品,被他们重新放到“聚光灯”下,激荡着深藏在大家脑海里的情感记忆。而在一些网络平台的流量扶持与助推下,“复古潮”也成为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审美新时尚。

集体怀旧

《灌篮高手》“专杀”中年人

“樱木花道、流川枫……终于能跟你们再见一面了,还是在大银幕上。”根据日本篮球漫画《灌篮高手》改编的同名电影4月20日在我国上映,成功吸引大量中青年观众前往观影,上映前5天累计票房破4亿,“五一”档热度不减,“爷青回”“回忆杀”等关键词在社交平台刷屏。一位影城经理表示,它是太多观众的青春,光有这份情怀,就足够了。

“我等这场比赛27年了。”观看首映场的90后观众张骜说,那场将近满场的影厅中,坐着的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终场一个多小时后,他依然沉浸在电影里,既兴奋又满足,还有一点感伤。

作为日本最负盛名的运动题材动漫之一,井上雄彦创作的《灌篮高手》自1990年引进至中国大陆后,迅速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张骜坦言,“灌篮情怀”传递出的坚守热爱、永不言败精神,曾经鼓舞和治愈过许多人。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动画”,曾在他求学和求职的关键阶段带来巨大力量,他现在每年都还会重温两遍。

1996年动画版《灌篮高手》最后一集,镜头最终定格在球队前往“全国大赛”的新干线列车上,让不少观众颇为遗憾。这些年来,粉丝们围绕这场比赛展开了无数不同形式的“脑补”创作。电影版完整展现了这场比赛,让无数粉丝心中纠结多年的执念得到圆满。原著漫画中的不少名场面,在电影中也得到还原,影厅中不时能听见观众随着比赛节奏发出的尖叫、叹息和欢呼。

当然,也有一些观众对这部主打情怀的电影并不买账,认为影片在热血程度和故事完整性上表现都一般,不及曾经的动画。

北京书市 “淘旧书一族”强势回归

2023年北京书市人气高涨,从4月14日开幕以来,3天共有20万人次前往“打卡”。

淘旧书历来是北京书市的保留节目,经过几十年时代变迁,在当今愈发显示出独特魅力。

在中国书店古旧书展区,一双双眼睛显得特别专注,大家有备而来,一眼便知全是熟练掌握“稳准快”淘书原则的老手,发现目标、锁定目标,一气呵成。

读者张久志一气儿斩获了五本旧书,一本《创业法则》不仅有钢笔做的标记,还夹着一张百花山门票,昔日藏书者的气息穿越时空,与他形成对话。

读者赵晓彤夫妇听说书市开幕,闻讯赶来,《明朝那些事儿》《围城》已有破损痕迹,但两人还是没有犹豫,即刻收入囊中。

颇有经验的老读者龙黔石目光轻扫一圈,很快就发现了目标,上下两册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东周列国志》售价仅20元,他立即付款,丝毫不拖泥带水。

不少外地读者远道而来,北京书市浓烈的书香氛围让他们着迷。读者王毅已在上海学习、生活9年,趁着出差机会赶赴书市,他目标明确,收入囊中的全是摄影集,且本本品位不俗。《上海一日》饱含着他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特别感情,《金融危机警世图鉴》属于他的专业范畴。“我喜欢旧摄影集,它们拓宽了我的生命广度,这些书大概率不会重印。”

老剧新看

重温“陪你长大”的经典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没想到,10多年过去了,观众还在“过情关”。主演孙俪日前自曝,10年后她才意识到这部剧有多火!

“2022年4月1日,第一次看”;“2022年3月27日凌晨,为了看《甄嬛传》我开了会员”;“2022年4月14日,不知道第几遍了”……如今,《甄嬛传》的视频画面上,依然不断有很多新弹幕加入其中。

“皇后报仇十年不晚!”2021年,蔡少芬在电脑前“弹皇帝脑门”的短视频,仅在她个人微博上的观看量就达到1700多万。前不久,“甄学家”们还因为剧中到底有没有剪秋打开食盒下毒的镜头,进行了一场辩论赛。大家从豆瓣小组吵到微博、小红书,甚至惊动剪秋的扮演者翻出当年的剧本佐证是否有那场戏。

2013年,该剧出品公司之一“花儿影视”被鼎盛时期的乐视网以9亿元的价格收购。如今乐视集团物是人非,但《甄嬛传》还是乐视视频付费观看的核心IP,平均每年能带来一千多万元的收益。

老剧新看这一观剧习惯,很久之前就有,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每年一到暑假,一些电视台就要循环播放《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其中前者已重播3000多次。近些年来,各视频网站都喜欢老剧重播,比如优酷视频专门开设“高清”板块,设置“年代记忆、重温陪你长大的经典”专题,00后爱看的《西游记》《东北一家人》、90后爱看的《济公游记》《天龙八部》、80后爱看的《红楼梦》等老剧,吸引了当下大批年轻人。

夜市爆款

年轻人“追风”老卡片机

近期,点开种草平台浏览数码区,一定会被博主们发布的“CCD相机”推荐笔记刷屏。“CCD”在小红书平台的阅览量超过1.5亿次,部分摄影博主、生活博主推荐的选购指南视频,单条点赞数可以突破10万。

每逢周五下午,一些年轻人就会提前来到北京潘家园夜市的露天摊位前。“有CCD卡片机么?什么牌子的?”距离正式开市还有几个小时,一个卖老相机的摊子前已经围起十多位年轻人,此起彼伏的相机定焦和拍摄的声音,时不时还伴随着闪光灯在摊位上亮起。

10多年前,人们旅游时往往随身携带卡片式照相机。随着手机摄影功能的不断发展,卡片相机已经退出日常。自2019年起,有明星在其社交平台分享用CCD拍摄的照片,因照片颇具复古质感加上偶像效应,成功引来一众年轻粉丝效仿。

由于CCD多是二手机,低廉的价格、小巧的外观、复古的情怀,也引得不少时尚、摄影博主分享使用感受,同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有生活博主坦言,老物件往往具有情怀感,自己喜欢这种收藏过程。有的厂商也忍不住下场,开始限量销售CCD口袋机,令网友惊呼:“这还是2023年吗?”

也有买家吐槽,由于年份久远,自己花费好几百元买到的复古卡片机,连相机的基础功能都无法实现。甚至有人花费百元入手的“CCD”,竟是卖家用行车记录仪伪造的。摄影人士也提醒年轻人,追风复古需理性,比如,消费者欣赏复古有韵味的噪点,在专业角度看来不过是工艺技术导致的缺陷,对追求复古风潮的大多数人,用手机拍照、后期调参数加复古滤镜其实就够了。

打开记忆

旧门票成“收藏新宠”

褪色的票面、卷翘的四角、被撕掉了副券,一张张看似无用的旧门票,却承载了很多人对诗和远方的美好记忆。

“门票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从简单到制作精美。”在社交平台上,有人分享了自己收藏的各种旧门票,国家博物馆、天坛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一张张有序排列在集纳册中,票面上有的是场馆的手绘图,有的是航拍大景,建筑特色鲜明,一眼就可以辨别出所属场馆或者景区。分享引发很多网友的共鸣,有人说看着票面上的场馆照,仿佛也到了那里游览一番。

有些景区不再有纸质门票,有些景区的门票则迭代换新,有人在错过中遗憾,有人在怀念中惋惜。如何弥补这样的缺憾?应运而生的二手门票收藏市场,因此拥有了较大的流量。

“南京长江大桥平台照相景点”是一张白色底色的长方形卡券,票面左侧红色的线条勾勒出了大桥一桥横跨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景象,船在江中游,车从桥上过。当年,凭借这张价值1元的票,可以在南堡二层观光平台上的最佳拍摄点,与大桥合影留念。2016年大桥封闭修缮,这里不再开放。在二手网站上,这张门票售价2元,价格仍旧便宜,不过要想获得这份绝版记忆,还需要购满10元,再支付15元快递费。

在二手网站上,大量卖家在出手这样的旧门票,比如南京长江大桥电梯票要价888元,而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式门票,只要50元。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