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央视 北京青年报 北京晚报 人民网
近日,有网友发现,自己给孩子买的历史读物《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中出现事实性错误: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时,书中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10日,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发布情况通报称,该图书确实存在不当插图问题,已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单位停止销售,全面收回销毁。学校已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并将依规依纪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此事一出,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作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宁死不屈,自杀殉国,何来投降一说!那么,这段历史究竟是怎样的?
中国第一位海军舰队司令
在甲午海战中自杀殉国
丁汝昌是安徽庐江人,隶属淮军,是李鸿章的部下。李鸿章建立北洋水师时,丁汝昌被任命为北洋水师提督,是北洋水师的最高指挥官。
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同年的9月17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完成护航任务后,返航途中在我国黄海海域遭遇日本联合舰队,“黄海海战”打响。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蒸汽动力战舰的大规模战役,集中了中日两国几乎全部主力战舰。
北洋舰队的英勇奋战
开战后,丁汝昌身负重伤。尽管失去了统一指挥,北洋舰队仍英勇奋战,给日军以重创。
由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舰身多处受伤起火、船身倾斜的情况下,试图撞击敌舰,终因舰体受伤过重而沉没。全舰200余名官兵除7人遇救外,其余全部壮烈殉国。
“经远”舰遭到日军四舰围攻,以一敌四拒战良久,最终因寡不敌众中弹沉没。包括管带林永升在内的200多名将士以身殉国,仅16人生还。
不仅“致远”“经远”舰遭遇了敌人优势兵力的重重包围,其他舰均有相似境遇。“超勇”重伤焚没,管带黄建勋与舰同沉;“扬威”被撞沉,管带林履中愤然自尽。此外,“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四舰遭受重创。
丁汝昌的以身报国
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返回威海卫刘公岛基地。1895年1月,日本陆军数万官兵在联合舰队的护送下开始登陆。1895年2月,日本陆军占领了威海卫所有陆上炮台,日本海军则盘踞在威海卫港湾外,向北洋舰队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攻击。
然而,丁汝昌没有放弃,他率领舰队击退日军多次进攻,并主动用舰炮支援陆地战斗。直至1895年2月9日,苦盼援军的希望彻底破灭,为了避免被日军俘获后利用,丁汝昌下令舰队炸沉己方军舰。“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炸沉“定远”后,自杀殉国,实践了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
“定远”舰被轰毁后,丁汝昌数次命令炸沉“镇远”舰,但此时北洋水师已经军心涣散,无人听令。
在无力挽救北洋水师命运的最后时刻,1895年2月12日,丁汝昌决定实践自己以身报国的诺言,中国第一位海军舰队司令自杀殉国。
“决不弃报国大义,今唯一死以尽臣职。”甲午战争已经远去,但丁汝昌等人面对外侮所展现的气节,仍为人铭记。
□知多一点
北洋水师往事
随着甲午海战历史重新被揭开,不妨一起回顾北洋水师的建立过程,重新还原那段被遗忘的历史。
福建船政学堂
被称为“新海军的摇篮”
一提到近代中国的海军,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北洋水师和创立者李鸿章。其实,最早用西方技术制造军舰的是曾国藩所创立的江南制造局和左宗棠创立的福州船政局。这两地所制造的舰船虽为木船,但已是蒸汽动力的战船,配备了锅炉和先进的火炮。
此外,福州船政局也创办了被称为“新海军的摇篮”的福建船政学堂。这所学堂以学习算术、几何、微积分、动静重学、水重学、光学、热学、化学、航海学等西方最先进的科学为主。后来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如刘步蟾、邓世昌、林泰曾、方伯谦、萨镇冰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都从这里毕业,对中国思想界产生震动的严复,也同样毕业于此。
铁甲舰成王牌军舰
1874年,日军借中国属国琉球的船民在台湾南部被杀害一事,开始武力侵犯台湾。福建船政水师受命往返于福建和台湾之间,迅速调度兵力,并在海上进行布防,对日军产生了极大的震慑力。不过,日本军舰中的“龙骧”和“东”两艘铁甲舰,也让中国官员眼界大开,意识到铁甲舰的威力。
由此,朝廷决定建立南洋和北洋两支海军,并决定向英国购买铁甲舰。此后,中国的海军建设明显加快。参加甲午海战的“超勇”“扬威”两船也是在这个时候向英国订购的。后来,李鸿章又命人出洋考察英、法、德等国铁甲舰的质量和性能,最终分别于1879年和1880年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购了“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定远”更是被作为北洋水师的旗舰。
这两艘舰船在甲午战争之前的日子里,成为北洋海军手中的王牌军舰。1886年,“定远”“镇远”等6舰曾访问日本长崎,并在那里进行大修。这两艘铁甲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排水量7355吨,航速14.5节。对于日本人来说,俨然就是两个庞然大物。
一度雄称“亚洲第一大舰队”
为了更好地协调海军事宜,1886年10月24日,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此后,北洋海军又继续订购了“致远”“靖远”“经远”“来远”4艘铁甲舰。
“经远”和“来远”属于同一种类舰船,仍旧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经远”级巡洋舰排水量2900吨,长82.4米,宽11.9米,最大吃水5.11米。“经远”舰是典型的船头对敌的军舰,上面安放了两门1880式210毫米35倍口径克虏伯钢套箍炮,副炮为两门1880式150毫米35倍口径克虏伯钢箍套炮。这4门大炮可以通过电发装置实现齐射,炮火异常猛烈。此外,舰上还配有速射炮和鱼雷等装置。
“经远”舰还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全舰已经实现了电气化照明,所有电气系统的供电,由舰内两台发电机提供。“经远”舰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炮舰技术水平。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在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军。北洋水师的实力当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这场中日甲午战争,虽然清王朝以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被迫与日本进行和谈并签订《马关条约》,但这支一度雄称“亚洲第一大舰队”的海军力量,仍然不时吸引人们的关注,以此凭吊中国在十九世纪后期为维护国家海权进行过的努力。
□声音
呈现真实的历史是底线要求
丁汝昌这位著名的北洋水师将领,断然拒绝日本劝降,在《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这本书里却成了投降派,确实荒唐。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需要彻查。给孩子写的书,尤需严谨;特别是历史书,更不能背离事实,混淆黑白。应该说,这套丛书并非教科书,但作为科普读物,也不能出现硬伤,特别是这种完全背弃基本事实的硬伤。如果不及时纠错,不迅速纠偏,恐怕会误导孩子。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丁汝昌投降是假的,但“丁汝昌投降图”或是真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廉德瑰发文指出,此图出自甲午战争后日本绘制的《日清战争锦绘》,具体描绘了所谓“中日甲午战争的全过程”,但它是当时日本战争宣传资料的一种,并不具有考证甲午战争历史事实的资格。
如果此说属实,可确定两个事实:一个是,丁汝昌投降图是日本炮制出来的,经不起一驳;另一个是,《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编写者并未故意炮制丁汝昌投降,而是直接引用。那么问题来了,不作考证就直接印在历史读物上,是不是太轻率?特别是出版给孩子看的书,是不是太不应该?
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甲午烟云已经消散在历史深处,但民族伤痛依然让人铭记。尊重历史,奋发自强,这是我辈之责。而要更好凝心聚力,激发爱国情怀,就应该呈现真实的历史,而不能出现错谬的史实。对于出版社来说,这是底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