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我是“男”丁格尔

泉州市第一医院男护士郑凯龙,从业15年,用责任与担当赢得病人认可

郑凯龙(受访者供图)

N海都记者 刘薇

同事们说,郑凯龙是“护士中的一抹绿叶”。作为泉州市第一医院的一名男护士,从业15年来,他从一名普通护士,逐渐成长为护士长,对护士这份职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对郑凯龙来说,这个节日更像是一种鞭笞,激励着他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本想学音乐 “意外”踏入护理行业

郑凯龙祖籍台湾省,1988年在泉州出生。父亲与三位姐姐均从事医疗行业,不过,郑凯龙踏入这一行,却属“意外”。

“最早要学音乐,后来阴差阳错,报了医学院校。最开始报临床专业,想往医生方向发展,但后来考虑到就业,当时觉得男护士比较稀缺,就调剂到护理专业了。”进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习护理后,郑凯龙有点傻眼:班上56名学生,男生只有4名。学护理的男生少,但在学校并没有太多的诧异眼光。直到实习、工作了,郑凯龙才深刻感受到男护士的与众不同。

靠扎实基本功和责任心 获得病人的认可

2008年,郑凯龙进入泉州市第一医院,成为一名男护士。“有很多患者认为,男护士粗心,抵触男护士扎针……”实习期间,郑凯龙就遭遇了不少质疑,但他只是笑笑,觉得还得要用专业与实力来证明。

有一次,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需要静滴,因为长得胖,血管不好找,同事尝试多次都没成功。郑凯龙走上前说:“让我试试?”少年的妈妈却很不放心,哪知他一针就成功了。

不仅基本功扎实,郑凯龙责任心也很强。一次夜班,一名16岁男孩从高处坠落,送来时口鼻不断冒血。郑凯龙一晚上紧守在男孩身边,抽吸口鼻冒出的血液、痰液,避免因分泌物清理不及时导致窒息。终于孩子脱了险,男孩的父亲赶来,一下子跪到地上,感谢郑凯龙救了儿子。

善于创新 曾获国家专利

15年里,郑凯龙不断地锻炼自我,并逐渐成长。

最开始,他在心内科介入手术室做护士,除了做基础护理工作,很多时候还要参与抢救病人。3个月后轮岗至手术室,“和病房里的护士不同,ICU、手术室、急诊科等科室,都蛮欢迎男护士的,因为我们更有力气,能干重活。”郑凯龙笑说。在手术室,郑凯龙一呆12年,他像对待亲人一样,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善于创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会试图去改变和解决。之前,护士们要抬起5L装的福尔马林溶液,再倒取一点浸泡手术切取的组织标本,不仅费力,还易倾洒。“能不能把容器弄成可控的?”郑凯龙取来空桶、剪刀、输液关闭调节器等,捣鼓一番,改装成密闭式可控的福尔马林容器。

这项改装还申请了国家专利,并在省内护理创新发明大赛中取得三等奖。此后,郑凯龙的各项创新陆续在市、省、国赛护理创新发明大赛中取得荣誉,解决或优化了好些护理问题。

要么不干 要干就干最好

由于表现优异,郑凯龙先后被评为“优秀护士”“优秀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优秀党员”等。

2020年,郑凯龙转岗泉州一院城东院区消毒供应中心,成为该中心护士长。作为医院内重点科室的消毒供应中心,郑凯龙知道责任更重了。

“我们无暇阅览大自然的美妙春色,却让更多的老人看到美好的夕阳;我们无法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却让更多的儿童重返课堂。”这位年轻的党员早已在心中默默树立目标——要么不干,要干就干最好。他热爱自己的职业,并在这份神圣的职业里一如既往地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他将青春岁月奉献给了护理事业,用责任与担当诠释了南丁格尔誓言。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