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红虐猫 被撤销“好人”称号

媒体记者揭秘互联网虐猫产业链,质疑某些网站在给暴力视频搭台引流

N综合潮新闻、北京晚报、北京日报、人民网、中国妇女报等

曾因奔波千里送烈士照片回乡而爆火出圈的博主“杰克辣条”(真名徐志辉),4月底因虐猫事件被治安拘留。日前有网友发文称,其在获释后疑似再次直播虐猫。舆论发酵后,安徽阜南县文明办于5月5日发布公告,取消徐志辉“阜南好人”称号。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在互联网上拍摄、发布和售卖视频已经形成产业链,甚至有不少群怂恿未成年人加入虐猫行列并拍摄视频。那么,又是谁在给暴力视频搭台引流?

网友爆料

网红博主再度开直播虐猫

今年4月底,记者检索发现,当时“杰克辣条”在抖音拥有6万粉丝,在B站粉丝高达40万,且其主页已被B站显示“该账户存在争议,请谨慎甄别”的提醒。

4月27日,安徽阜南县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证实,经查明,3月15日,徐某辉(男,29岁)在阜南县鹿城镇一小树林内对猫实施虐待,并拍摄成短视频在QQ群内分享。后经互联网传播,受到网民和动物保护人士谴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徐某辉予以治安拘留。随后,“杰克辣条”也针对“偷猫虐待猫并拍视频”一事发布致歉信。

日前,有网友爆料,“杰克辣条”获释后疑似再次直播虐猫。5月5日,阜南县文明办发布公告,取消徐志辉“阜南好人”特别奖称号。5月9日,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我们评选的时候他确实是不错的,后来出了问题,我们也及时把他的称号取消了,相关的证书、文件、绶带都收回来了。”

对于此事,5月9日,人民网发表评论:可以不爱,请勿伤害,善待生命,这是为人的底线。以极端残忍的方式虐待小动物,不管出于何因,都是不可原谅的。

截至目前,“杰克辣条”在多个社交平台的账号均被封禁,其经纪公司日前向媒体回应称,已和徐志辉终止合作。

医生提醒

虐猫行为是一种病态

“我觉得这就是一群神经病,他们那些人太变态了,太恶心了,看着感觉得好几天睡不着觉。”于先生是误入虐猫群中的一员,他感到不适,随即退群。

“他们满足的不一定是快乐,可能只是快感,是一种畸形的兴奋和满足。”这些虐猫行为,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身二科主任马永春看来,是一种病态。“这类情况,对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叫品行障碍,对于成年人则称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个性和行为方式上的异常,这些特点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往往是不良的、需要治疗的,但是治疗难度很大。他们冷酷无情,社会适应不良,没法跟人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会在亲密关系当中造成对方的痛苦。”

需要注意的是,内在人格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些人外在看似有着正常的社交,实际上却可能是“沉默的羔羊”。

“受过心理虐待的人,成年后虐待小动物的几率就比一般人要大得多。”马永春分析,家人忽视孩子的需求,将他们置于无人监督、危险的境地,或暴露在存在性风险的环境中,或让他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或愚蠢,这些都是虐待儿童和忽视儿童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深深的、持久的伤疤。无论虐待的类型如何,其结果都是严重的情感伤害。

此外,马永春认为,当代社会“压力值”居高不下,有些人情感压抑,缺乏合理的、成熟的宣泄渠道,接触到类似的方式也会进行尝试。“压力人群在疏解压力的时候,方式可以完全不同,就像前些年有报道,有些人为了解压在超市故意捏碎方便面。”

记者揭秘

虐猫背后的惊人产业链

网红“杰克辣条”虐猫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后,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互联网上拍摄、发布和售卖“虐猫”相关视频,竟已形成相当的产业链,成为互联网触目惊心的阴暗面之一。

那些动辄上千人的QQ群,有人把关用户入群,有人制定“反侦察策略”防范封号,有人进行宣传洗脑培训同伙,有人负责售卖视频敛财牟利……在专业团队操纵下,“虐猫群”正以极其隐蔽的方式在网络上流行,甚至还有不少未成年人混迹其中。

于先生向记者透露,5月7日,虐猫团伙通过微博及外网发布将于当晚在QQ群直播虐猫的消息,利用“杰克辣条”等关键词吸引了数百名爱猫人士及“杰克辣条”的虐猫粉丝入群,并于当晚发起语音直播,宣传虐猫的好处。“很多人会闲聊,有的说自己因为没考上高中刚刚辍学,有的自曝才14岁。”于先生怀疑,其中是否还有年龄更小的未成年人,又会因为这些视频受到多大的影响。

“我当时所在的是外围的群,有1000多人。他们还有一些核心群,进群要钱,付费购买虐猫视频也需要钱,还有吸引固定缴费的会员制。进群首先要自己拍摄虐猫的视频作为‘投名状’分享给他们,得有创意,他们审核通过才行。”于先生说,群内闲聊时,分享此前虐猫的视频或兜售较为出名的虐猫视频都是常态。在于先生提供的聊天截图中,“超级版套餐”售价158元,显示包含视频982个,标题关键词中不乏“皮鞭”“电击”“火烧”等。

记者从一位曾卧底虐猫群的网友处得知,经历多次封号、多平台封杀相关账号之后,虐猫者普遍具备了一定的“反侦察意识”,规定了长达20条的“避险方略”:从如何抓猫、处理猫尸体,到拍视频不要暴露个人身份、直播可以使用变声器,再到不要随意添加他人联系方式、出门清除QQ登录信息、清除手机内的虐猫视频等。

律师呼吁

加强立法保护常见动物

众所周知,我国现有的《动物保护条例》主要针对珍稀野生动物,对常见动物保护没有明确约束。因此,每当一起虐猫事件登上热搜,很多人会自然地想到,要加强动物保护立法,防止虐待动物。然而,如何在法律上精准界定“虐待动物”,如何确定量刑标准,还存在许多模糊地带。

“在互联网销售和传播虐猫等暴力视频,不仅扰乱公共秩序,情节严重的还涉嫌违法。”5月12日,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记者,出售虐待小动物的视频属于传播暴力信息,内容残忍血腥引人不适,容易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此外,虐待的猫如果是属于他人所有,可能涉及侵权、毁坏他人财物。但这片隐秘的灰色地带中,虐猫者一直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蓝天彬律师介绍,虐猫、售卖虐猫视频、传播虐猫视频等行为,违背公序良俗,涉嫌扰乱公共秩序,涉嫌寻衅滋事,可以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规制,难点在于《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针对性的规定,是笼统适用针对寻衅滋事行为进行处罚的条款。

记者从B站、小红书等方面了解到,如发现此类不当视频在平台传播,欢迎用户举报。因“杰克辣条”被卷入“虐猫风波”的B站,也已在新发布的《社区公约》中表明,针对在站外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用户,即使其在站内未发生违规行为,也将以其自然人主体身份对站内账号进行一并处置。

目前来看,尽管有些虐猫群反复被封,但平台对于这类内容的监管仍然跑风漏气。在“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用户注册规范下,社交平台对发布不良内容者可以追溯到人实现封号,但对于“虐猫”内容的发布者与相关群主,往往仅将群组一封了事,并未对始作俑者打击到位。平台理应强化针对性把关,加大惩戒力度,消灭这些劣质内容在互联网展示的空间。

相关专业人士认为,在网络上传播、售卖虐猫的暴力视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平台方应当及时采取封号等措施,避免此类视频的传播。同时,相关法律在执行上也还有改进空间。《网络安全法》规定,互联网严禁传播暴力内容,等等。从这个角度看,法律是有力的,难点在于如何畅通举报渠道,实现对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打击,这仍有待全社会共同努力。

□新闻背景

为什么授予徐志辉“阜南好人”特别奖?

公开资料显示,徐志辉,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人。2021年年底,他在一个旧书交易网站上浏览,在找书的过程中,他发现一张田春山烈士遗照和一张《烈士家属登记表》被作为商品出售。

因为徐志辉自小便听长辈说过大爷爷的故事,“我爷爷的哥哥曾参加抗美援朝,后来在战场上牺牲了,他的《烈士牺牲证明书》就挂在我家,我也算是烈士后人”。

于是他花1500元买下,之后根据信息,跨越1000多公里,将烈士遗物送到了湖南怀化的一个小村庄里,交到了田春山烈士的侄子手中。

被媒体报道后,2022年7月13日,阜南县文明办授予徐志辉“阜南好人”特别奖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