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省建筑业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在惠安成立

面对学习传统营造技艺年轻人越来越少的现状,协会将在非遗传承、产业创新、优化市场等方面发力

海都讯(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5月12日,福建省建筑业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在建筑之乡惠安正式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闽南传统古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蒋钦全担任首任会长。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闽南传统建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技艺巧夺天工,素有“中华一绝”之美称。2008年,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首任会长蒋钦全介绍,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中原文化和闽南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与泉州的地理、气候条件及文化习俗等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传播于闽南的泉州、漳州、厦门等地及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区。而作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重要发源地惠安,更是以建筑技艺闻名于世,是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发源地,有着“福建省优秀建筑之乡”和“中国建筑之乡”等美誉。

据介绍,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源起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步入巅峰,清末民国时名师鹊起、精品迭出。新中国成立后,产业兴起、异彩焕发,成为闽南地区古建筑行业的龙头,建国初期北京十大建筑物、著名侨领陈嘉庚的集美鳌园等,都闪烁着惠安工匠的艺术光辉。

但是,由于雕梁画栋的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纷繁复杂,耗工耗时,且需要极高的技艺修为和多方面的工匠配合,目前学习传统营造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保护和传承是一个大课题。打石匠出身的首任会长蒋钦全从业已经50余年,曾花费10年写就《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一书。他表示,接下来将会在非遗传承、产业创新、优化市场、扩充会员、组织评选、对外交流等工作上发力,使得闽南传统民居营造焕发新光彩。

活动当日,与会代表还开展了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保护经验交流。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