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实习生 吴湘湘 文/图
泉州西街菜市场是鲤城人再熟悉不过的老菜场,坐落于市井烟火之中,伴生着周边各式早点与时令生鲜,这是老城区一代人的回忆,也是重要的城市地标之一。
近日,就在西街菜市场七番天台,“火天大有 七番文化艺术复合展”正式开幕,近30位艺术家、创作者齐聚,为市民全方位开启一场曼妙的文化艺术休闲之旅。
展览品类丰富多元 带来新奇艺术体验
24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西街菜市场三楼的七番天台,在楼梯廊道里,便为“芥子书屋”独立出品并参展的《露台植物日记》,从特别的景致中仿佛能窥见微小草木的生息更迭,留住了即将逝去的春意。据悉,这是泉州芥子书屋第一次举办艺术书展,展出了独立出品的《蚵仔》《神游》《植物日记》,联合出品的《城关阿志》以及2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
此次展览在空间上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室内、天台、楼梯廊道。走进室内,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前展出的“大尾灯龙”艺术装置的龙头部分,硕大的“大尾灯龙”的龙头采用废弃渔网、废旧器配件、废弃安全帽等物件制作而成,独具环保理念。
行走其间,还能看见来自泉州永春的艺术家郭国柱的摄影作品《泉州》,以独有视角,记录家乡泉州的建筑与景物,了解个体与城市的内在关联;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皆大欢喜》《铁拐李》作品,则融合了大量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张弛有度,方寸之间独具匠心,达到“雕外求雕”的全新境界;值得一提的是,在靠近天台的一面白墙上,闽南非遗《一份木偶戏班的传承记忆》《木偶冠帽》《大尾灯龙金苍绣》等作品,彰显了传统非遗的美学艺术和浓浓闽南风情,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据悉,此次展览的作品品类涵盖了书画、雕塑、影像、环保装置、植物装置、非遗、动漫、行为艺术、书展等领域,类型丰富多元,为公众带来更加丰富、新奇的文化艺术体验。
烟火艺术别具一格
市井生活慢慢品味
行至天台,记者看到,宽阔的天台以闽南红砖厝顶为主,搭建起了独具异国特色的罗马柱和拱圆舞台,站在其中,东西双塔和古城近半景象尽收眼底,视野独好。还有著名艺术家王国建的户外雕塑作品《傀儡》,在仁寿塔的掩映下,与闽南文化碰撞交融的风格同频,别有一番韵味。
烟火艺术+市井生活,已成为当今社区营造的最流行的时尚休闲。据了解,在此后时间里,七番天台将迎来各式文化、艺术交流,从线下落地的艺术展,再到演出活动等更多精彩,随之配套的也有老闽南的小吃茶配与夜生活同步进行。
番者,为古时南洋番邦之称,今有数倍盈利之意,而“番”也与“fun”同音,寓意为市民打造休闲时尚的慢生活艺术空间。城市中脚步匆匆的人们,不妨来到“七番天台”感受古城烟火气息和慢生活的节奏步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