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当进入考场时,所有的紧张都忘了”

三位不同人生阶段的高考经历者,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

高三备考时缪奕茗的一小部分备考材料 (受访人供图)

N海都记者

马俊杰

高考在即,高三的考生们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每年初夏这场令人瞩目的考试,都能勾起许多亲历者的回忆。三位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往届高考生,向海都记者回忆起自己当年意气风发时的点滴故事。

各位读者朋友、高考的亲历者,欢迎大家联系我们。诚邀各位分享当年的高考记忆,聊聊在那意气风发时的故事。

讲述者1.

缪奕茗,2022年参加高考

“合上笔盖的那一刻,真有战士收刀入鞘的快感”

就读中国药科大学药事管理专业的大一学生缪奕茗,对去年高考时的点滴还历历在目:摞得高高的题库和试卷,被红色、黑色笔记填满;教室外的蝉鸣声声,可依然能清晰地听到同学们笔尖的沙沙声……高三冲刺时的林林总总,仿佛就在昨天。

我还记得,高考前一天晚上心中混杂着兴奋和焦虑。我把课本从包里一本一本拿出来,书上的知识点连同老师的悉心叮嘱在脑海中不断放映,我小心翼翼地背诵着重点内容,生怕被突如其来的卡壳打个措手不及,我一遍一遍地检查要带的东西,不安地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不过,考试的那三天倒没有那么紧张,我只是全身心地投入考试中。考完最后一门,合上笔盖的那一刻,真有战士收刀入鞘的快感。为了备考,那些台灯下痛哭的夜晚,那些付出的一切努力,在考试结束的那一刻,觉得都值了,梦想与广阔的世界从未如此地接近。

所以,我想说,学弟学妹们,享受高考吧。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祝愿你们历尽千帆,得偿所愿!

讲述者2.

王瑶,2016年参加高考

“努力、向上,让我有更多的选择做最好的自己”

王瑶现在是一名在校研究生,2016年参加高考时,正是福建改用全国卷的第一年。今年6月,她将要踏出校门,走向社会。

考前,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在黑板上“距离高考还有××天”的倒计时下完成一张张的试题练习。考试那天,检查完身份证和准考证,考生们便一拥而入,我跟几个同班同学一边故作轻松地聊起最后的温书假,一边紧张地等待着铃声的响起。

考试最后一天下午,郑重其事地上交了英语试卷,我的高考也结束了。一走出考场,我便带着无比喜悦、轻松的心情,跟无数同学一样,奔向在烈日下等候自己的父母。

现在,我已经想不起当初究竟考了多少分,只记得考完的那天晚上,我还跟同学抱怨起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场景下考试时的不自在。

也许是之后的学习经历,让高考分数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高考结束后,我进入了福建农林大学,读完本科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后,就要面临就业与升学的抉择。我选择了后者,通过考研来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对我而言,考研的重要性不亚于高考。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的又一道选择题,向左还是向右,我一定要选择做最好的自己。

2021年起,我开始在福建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习,再过不久,待到毕业之时,我又将踏上一段充满挑战性的旅途,面前还有无数个选择等待着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相信只要一直向前走,终会完满达成目标。

讲述者3.

李先生,1996年参加高考

“人生中还有很多的考试,不一定是用笔和纸作答”

说起高考,40多岁的李先生仔细回忆了一番——那是27年前的夏天,吵人的知了,似乎都不怎么聒噪。

过去近30年了,有些记忆都挺模糊的,反正是挺紧张的。我当时在福州一中读的高中,是文科生。那时候,我的成绩在年段属于中游水平,数理化是我的弱项,所以选择文科,觉得“死记硬背”的学科,总能帮自己弥补一些成绩上的不足。福州一中是很好的学校,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挺不错,我觉得压力挺大的。老师也常常教导我们——自己和自己比,学扎实,抓住每一个得分点,通过这种积少成多,把自己的分数提高。事实证明,听老师的没错。

当时填报志愿是考前填报,那时候的政策是一个学校可以填报四个专业。我的第一志愿是厦门大学,我选的是法律系和中文系。当时,我主要先考虑省内,不过,指导老师也提醒,省内或周边省份到时候可能竞争激烈,所以,我的第二志愿是吉林大学,第三志愿好像是华东政法大学。

7月份开考的那天,我一个人到了考场,就在福州三中。考试那三天,天气挺好的,无风也无雨,居然连吵人的知了都没怎么叫了。考完后,我觉得考得一般,那时候也没有和同学老师聚在一起讨论。没想到,考试成绩超出了我的预期,比当时的重点本科录取线还高了1分,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厦门大学中文系。

要和现在的考生和家长说点什么?再聊学习和备考,我觉得意义不大,我想说的是心态。希望考生们坦然面对考试,将自己所学正常发挥出来就好,心态一定要平和。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考试,而且,不一定是用笔和纸作答。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