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钱江晚报 法治日报
虚拟世界里有爱情吗?20年前,一根网线让天涯海角的人拉近了距离。20年后,一个直播间让寂寞的心灵找到了归宿。
相亲直播火了。短视频平台上,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场相亲直播,主播化身红娘角色,在直播间内撮合想“脱单”的用户,吸引嘉宾和看客无数。
可惜,有人砸重金“买”爱情,却永远见不到真人;有人被颜值博主吸引,却不知不觉“上了套”;有人耍着寻觅真爱的噱头,伺机引流圈钱……
相亲直播,能相到真爱吗?
“高端局”女嘉宾竟是网红客串 有人甚至直播卖货
“爱要大声说出来,没人刷个520元的礼物?”
“中午到了,谁刷个跑车,请这位美女吃个午饭?”
在充满躁动荷尔蒙的直播间,九宫格里框着一个个人头,一名红娘主播大声吆喝,现场连麦八名嘉宾,还有几百名观众在围观。而作为观众随时可以加入连线,没有任何门槛,整个过程无需核验身份。
而点开这些美女的个人主页,无一不是网红博主,粉丝少的有数千,多则上万,有人还拥有自己的商铺和带货视频,甚至有人在相亲直播间当场开始吆喝商品。
记者随机进入几个抖音热门相亲直播间,观众大多数是80后、70后的面孔,还有离异、带娃的人来寻有缘人。
“刷个礼物人就露面,哪位哥哥想看的,快一点啊。”这是主播最常见的“蛊惑”。一旦有男嘉宾送出了一颗小心心,或者一朵玫瑰花,主播又继续怂恿,索要的礼物越来越大:“谁送个大啤酒,或者保时捷,打赏个520元、1314元,就来跟美女连个麦。”
据了解,相亲直播间大致有两种,一是男女嘉宾连线,还有就是所谓的“高端局”。“高端局”只有女嘉宾能上麦,颜值明显更高,人更年轻,进行的是才艺颜值大比拼等各种游戏,男嘉宾则只能位列观众席,或进粉丝团捧场刷礼物。记者算了下,一场相亲直播,人气高的“美女嘉宾”可以轻松收获数万块钱。
红娘、月老攻占短视频平台 咨询最多的是“操碎心”的父母
在热闹的相亲直播间之外,还有大量的红娘、月老博主,攻占了短视频平台。
记者在抖音看到,粉丝过万的红娘不在少数,还有粉丝近百万的博主,她们不光自己出镜做视频、直播,还运营自己的粉丝群,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一条相亲视频的点赞、评论能高达上万。
细看短视频内容,大多是分享相亲故事和攻略:什么样的人好找对象?普通女孩怎么嫁入豪门?第一次见面要不要约饭?
“我的抖音视频里,来咨询的大多是父母,父母先在平台上报一下小孩的信息,看到情况差不多的匹配一下,让孩子们加微信互相聊。一般都是同一个城市,或者是老乡。我们会做好隐私保护。”杭州红娘博主倩含说。
一般来说,线上申请入会员,红娘会要求先核验身份,然后填写个人资料,录入资料库再匹配合适对象。
“我们会签合同,会员费用在5800—20000元。每个月一般推荐3—4位候选人。”倩含介绍。
网上相亲套路十足 嘉宾信息真实与否难以保证
市面上鱼龙混杂,也有不那么正规的红娘生意。
杭州人夏应蕴的妈妈在抖音上认识了一个红娘,天天给她推各种优质男生、交友秘笈。去年交了钱,加了红娘微信,半年后才推荐了一个男生,年龄相差很多,条件也不太匹配,“我怀疑他们资源库里的人很少,半年也选不出一个”。
“90后”上海姑娘糖糖被坑得更惨。她缴了19800元的“会费”,其中一个聊得拢的,在红娘安排见面后发现和事实不一样,对方年龄大很多,工作也没资料上说的那么好。“像是托儿,后续没有发展,她也不再介绍了。花了两万块钱,我就见了一面喝了两杯水!”
此外,现实中,红娘一般都会了解双方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等。但记者通过观察发现,相亲直播间中的一些红娘主播,很可能并不了解相亲者的身份——事先并不认识相亲者,更无法确定其真实身份,甚至无法知道对方是否已婚。
曾经参与过直播间相亲的北京市民刘慧慧(化名)告诉记者,有一些红娘主播会让报名嘉宾提供户口本、身份证、婚姻情况等信息,但这样的红娘少之又少。更普遍的情况是,直接让男女嘉宾上麦自报个人情况。
□说法
直播间找对象
能否受到法律保护?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相亲直播间的投诉屡见不鲜。有人反映,从打招呼、表白牵手、交换联系方式,每一环节都需要刷礼物,甚至加个微信也要几百块。好不容易加上了好友,对方却“人间蒸发”了。
那么,直播间找对象,这样的“消费”能否受到法律保护?
浙江融哲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李惠强表示,在直播间相亲交友,最大的法律风险是诈骗行为,骗财骗色以及泄露个人信息等情况都有发生。
至于被“坑”的钱能否追回来,李惠强表示比较困难。平台一般只是提供认识的机会,不能约束双方的交往过程,拉黑或不再联系很难说是平台或主播的过错,理论上没有要求退款的权利,即使走法律途径也比较困难。此外,如果交往对象是平台或主播团队请的托,这种情况甚至可能构成诈骗,理论上可以要求退款,并要求承担刑事责任,但该情况比较难取证。
“现在作假技术越来越厉害,线上相亲很难保证个人信息的真实性,用户如果发现被虚假宣传或诈骗可以要求退款,过程中务必保存好相关证据。”李惠强说。
□声音
完善直播相亲规则
细化平台审核责任
目前,各大短视频平台及一些社交平台,均开始了对直播相亲业务的探索。短视频平台作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平台,担负着规范和管理相亲直播间的角色。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建议,应当完善直播相亲规则,细化平台审核责任,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针对违反相关规定者,要设置不同程度的处置措施,比如限流、关停、封禁等。
对于在相亲直播间刷礼物的行为,郑宁认为,用户的主动打赏属于正常的直播盈利模式。是否涉及诱导消费,需要看打赏行为有没有违法性、有无涉及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用户打赏,比如主播提供虚假信息,这实际上属于欺诈行为。
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认为,红娘主播不应该夸大、虚假宣传、频繁索要礼物等,可以通过关键词屏蔽、封禁违规直播间等方式规范直播相亲的发展。
此外,用户个人应增强防范意识,在直播间相亲要保持理性、保护个人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