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5日至6日,习近平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自然保护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林场、水利部门等调研。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这里,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习近平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随后,习近平来到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当地开展盐碱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综合利用,推动科学灌溉,推广现代农业表示肯定。
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习近平强调,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
习近平随后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河套灌区是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现已形成完整的7级灌排体系。习近平强调,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千年基业,要继续完善提升,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同时要量入为出,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尽可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6日下午,习近平在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习近平指出,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而且荒漠化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高度耦合。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习近平强调,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要优化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严格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留足必要的生态空间,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草原、森林。
习近平强调,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合理利用水资源,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林草。要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等。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要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
习近平最后强调,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健全“三北”工程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体系,建立稳定持续的投入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