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号称“老中医” 穴位分不清

记者调查隐藏在小区居民楼里的伪中医

N法治日报 中工网

中医,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深受广大群众信任,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因此看到了“商机”,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不少没有取得医生职业资格的人,靠着“祖传药方”“中医师承”等噱头,号称能够治好任何疑难杂症,擅自开展医疗活动,存在极大的医疗安全隐患。为了躲避检查,这些“伪中医”藏身居民楼,甚至将诊所开到地下室。

看病遇上了伪中医 花费不少病没治好

近日,河北的张大娘向记者反映,前段时间,她身体不舒服,在小区里闲谈时听说附近有个“老中医”,擅长调理,比去医院看病管用多了。

张大娘在居民楼里找到“老中医”看病,“老中医”开了4瓶药(每瓶300元),声称两个疗程结束后药到病除。结果,张大娘吃完药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恶心、头晕等症状。

她后来去医院做检查,医生称她免疫系统紊乱,开药服用后很快就好了。“也不知道那个‘老中医’给我开了什么药,药瓶子上没有任何标识。我去找他算账时,已经人去楼空。”张大娘气愤地说。

而北京的周先生意识到,自己也可能遇上了伪中医。他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去年七八月份,听说附近“××家园”小区里有位“老中医”,师传名家、针灸技术了得,于是赶到该小区,在一栋别墅里找到了这位“神医”。

“神医”自称“古法悬针灸技术”传人,针灸馆里挂了不少“患者”送的锦旗。然而,周先生接受针灸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非但没有缓解,反而疼痛感愈发剧烈。

“您针刺的都是哪些穴位,针刺这些穴位分别有什么作用?”面对周先生的突然发问,“老中医”支支吾吾半天答不上来。

该小区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老中医”说自己传承了其母亲的古法悬针灸技术,后又经30年实践摸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针灸技术,一次针灸100分钟,收费600元。他还为患者提供一系列配套中草药品,价格不菲。有居民怀疑其雇用了团队作虚假宣传,因为“老中医”搬来后,附近有关他很神很牛的说法快速流传开来,不少人上门求医。不过,时间一长,不少人发现,支付了不菲的费用后,自己的病症基本没有得到缓解,而且“老中医”配的药,价格越来越贵。在患者的不断质疑中,今年2月,这位“老中医”匆匆退租,没了踪影。

打着药食同源旗号 大幅提价借机敛财

一位姓赵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老中医”将自己包装成有师承、有秘方的名医,吸引患者上门看病,借机敛财。这些伪中医为患者开的药,很多都是找到做食品的厂家,请厂家生产食字号产品,再向患者宣称“药食同源”,当作药品售卖,价格还很高。一瓶号称能治疗肺结节的药酒,售价1万元,实际上成本只有几十元。

“伪中医们一般看的都是慢性病,收入是看诊费用和药品费用,他们在看病时往往会告诉患者,这个病需要长期治疗。当患者质疑病情没有好转时,伪中医就会搬出个人体质不同的理由,质疑患者没有按照自己的嘱咐用药。”这位业内人士这样介绍“老中医”的套路。

一位中医爱好者透露,一些“老中医”看诊时,没有正规医院的检查报告、化验单就不会开药,所开药方也十分直接,头痛医头、脚痛治脚,患者疼痛就开止痛药,气滞就用补气行气药,血瘀就用活血化瘀药,还喜欢开大处方、大剂量。

律师提醒,“食字号”产品主要是指不具有医药功效的普通食品;“药食同源”产品是指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并被列入“药食同源”食品目录的食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三者在监管标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依据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食字号”产品不能直接宣传某一功效。“伪中医故意告知就诊人虚假信息,隐瞒所售药品真实情况,将‘食字号’产品偷换概念为药品、‘药食同源’,使就诊人陷入错误认知并基于此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构成欺诈。”

无证行医危害甚巨

一旦暴露消失踪迹

记者注意到,许多患者找民间“老中医”治病,无外乎是朋友、熟人、邻居等介绍,理由大多是“听说特别神,有祖传秘方,药到病除”。

陕西西安的刘女士,婚后备孕无果,邻居知晓后,介绍她去一个“老中医”那儿看看。没想到,药越吃身子越虚,月经周期越来越长,最后连“老中医”都担心出问题,让她去正规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刘女士得了卵巢功能早衰,之后在专业医生的治疗下才痊愈。事后,刘女士去找那位“老中医”理论,可对方已不见踪迹。“听邻居说,他属于自学成才,看病都是靠熟人介绍,并没有相关中医执业资格。”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上述民间“老中医”的行为已经涉嫌非法行医。记者了解到,对于中医而言,相关执业证书必不可少,包括中医师承(传统医学师承)证书、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以及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前两种证书取得后,需继续考取助理医师与执业医师资格证,进而拥有行医权;而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只需取得,即可拥有行医权,可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活动或个人开业。

业界人士表示:“中医师资格的取得,新修改的医师法有规定,无论师承、确有专长的人士,经过考核和推荐,均可以获取中医师资格证书。国家对确有专长,祖传的、师承的,都已经给予获得中医师资格的机会,仍旧无证行医的,应当认定为非法行医,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热评

伪中医招摇撞骗

根治“复方”必须跟进

“伪中医”的存在,最为直接的后果,应该就是“谋财害命”,这并非夸大其词,更非危言耸听。他们招摇撞骗所导致的后果,对中医中药的发扬光大造成严重阻碍,甚至抹黑了包括中医中药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伪中医”的存在,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伪中医”的存在,有着复杂的因素,必须开出一剂“复方”,才能形成合力加以根治,令其无所遁形。

就病患而言,要杜绝“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尤其不能将道听途说当作肺腑之言,甚至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一旦发现苗头不对,除了及时止损,更应该积极举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能避免包括亲朋好友在内的更多人上当受骗。

相应职能部门既要“闻风而动”,更应明确责任,对伪中医诊疗乱象及时进行整治,避免监管空白、责任推诿;重视行业协会发展,强化行业自律,建立行业“黑名单”,并对消费者进行风险提示;新闻媒体也要发挥舆论监督、宣传科普作用,及时曝光披露伪中医诊疗乱象,提升大众科学认知水平和维权意识。

同时,社区、物业、街道办、居委会等也应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配合职能部门开展工作。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