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 文/图
“6·9”国际档案日暨福建省档案馆开放日活动,昨日在福建省档案馆举行。今年的开放日,省档案馆组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希望多角度多维度展示省档案工作成效和档案文化魅力。档案馆如何保留福建的历史文化,记录我们的生活?跟着海都记者一起来看看。
省档案馆获赠王荷波珍贵影像
在开放日上,“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文献展及“共同家园 共同记忆”档案文献展在省档案馆开展。其中,“共同家园 共同记忆”展览再现闽台源远流长的深厚关系,以及延续至今的两岸融合发展历程。
同时,上海音像资料馆在本次开放日活动中向福建省档案馆捐赠了王荷波珍贵影像,并联合举办王荷波珍贵影像研讨发布活动。
王荷波是福州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早期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领袖、首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留存于世的两段珍贵影像,是1924年7月他在苏联出席第三届赤色职工国际大会以及同年7月召开的国际革命战士救援会第一次会议的两部新闻纪录片。该片后被俄罗斯国家电影照片资料档案馆馆藏,由上海音像资料馆于2020年采集回国。
“迁台记忆”档案,已征集近1600件
林可彝烈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本次捐赠仪式上,福建工程学院的林向宇老师向省档案馆捐赠了其曾祖父林可彝烈士档案资料,其中包括烈士手稿、曾经用过的怀表、《时事月镌》(1921年刊发)等珍贵文物57件。南平市顺昌县合掌岩西安寺则捐赠了记录西安寺法脉传承,以及合掌岩万佛石窟规划建设过程档案资料1221件。福建省档案馆退休老干部陈孔秀捐赠了一批珍藏多年的邮票和各种邮品,主要包含民国时期发行的纪念邮票、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大部分邮票和世界40多个国家发行的中国十二生肖邮票等。
此外,自2021年起,省档案馆还向社会各界征集“迁台记忆”档案文献。截至目前已征集到“迁台记忆”档案文献近1600件。其中包括漳州南靖县徐盛土先生捐赠的记录一百多年前其祖辈亲人往来书信内容的《百年书信手抄本》、台湾义勇队成员后人王阳红女士捐赠的原台湾义勇队总队长李友邦为台湾义勇队成员王正西出具的服务证明书等。
积极赠档,每个人都能保护国家记忆
福建省档案馆为什么要向社会征集档案?什么样的档案值得捐赠,如何捐赠呢?省档案馆工作人员丁丽兴介绍,国家与时代记忆的保存,是从我们身边每一个人记忆的保存开始的,如日记、工作留下的材料痕迹等,进而到家庭与家族记忆,如族谱等,然后慢慢集合为省市县区的地区文献痕迹,如政策文献、统计材料……最终汇集成国家记忆的整体。
截至2022年12月,福建省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386个全宗,900784卷又588577件,照片档案61999张,录音、录像、电影胶片档案2673盘,缩微胶片313.65万幅,实物档案2888件,主要分为明清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四个部分,涉及不同时期社会民生的各个方面。“我觉得每一个在土在乡的福建人,都能够也有责任加入到对福建地方记忆的汇集与保护中来。”丁丽兴对记者表示。如今,档案馆对档案资料的搜集已经向多元化发展,不局限于文字资料,勋章、邮票、字画等实物亦可捐献。想捐赠档案的市民,可以直接与省档案馆进行联系,为留存和丰富国家记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市民查档
最快可3分钟内办结
档案馆是一座“纸质的宝库”,但一般人却对它所知甚少。
丁丽兴介绍说,档案的搜集与利用离我们的生活看似很远,其实很近,档案馆保管着我们社会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大量民生档案。
丁丽兴举例说,如已撤并单位的退休职工,需要办理退休手续,其档案就可能存放在档案馆内;或办理涉外婚姻关系的相关手续,档案馆内也可能存放有婚姻登记的相关材料档案。只要携带身份证件或相关证明,提前致电或邮件档案馆查阅确认,省档案馆即可协助相关机构,为市民办理相关手续尽可能提供便利。“我们对查档流程进行了优化,最快可在3分钟内办结。市民来馆只需进行简单登记,即可方便查档。”
另一个重要的档案利用,是历史文献档案的查阅。省档案馆内保存有大量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的历史档案资料,可供市民查询。“红色档案、侨批档案、闽台档案等都是省档案馆的特色。”丁丽兴介绍,来利用历史档案的,多是各大高校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与学生,但也有很多两岸家族寻根,或想要了解家族历史的人,也能在省档案馆获得帮助。